立案的案件,从受诉人民法院收到起诉状的次日起算。立案庭应当在决定立案并办妥有关诉讼收费事宜后,3日内将案卷材料移送相关审判庭。人民法院受理公益诉讼 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前款规定的债权文书确有错误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并将裁定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和公证机构。”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发布的《关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2106.html -
了解详情
,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第八十八条 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第八十九条 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8264.html -
了解详情
应当通知执行机关在三日内补送,逾期未补送的,不予立案。 第三条人民法院审理减刑、假释案件,应当在立案后五日内将执行机关报请减刑、假释的建议书等材料 裁定; (三)被报请减刑、假释罪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减刑、假释条件的,作出不予减刑、假释的裁定。 在人民法院作出减刑、假释裁定前,执行机关书面申请撤回减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3325.html -
了解详情
应当通知执行机关在三日内补送,逾期未补送的,不予立案。 第三条 人民法院审理减刑、假释案件,应当在立案后五日内将执行机关报请减刑、假释的建议书等材料 ; (三)被报请减刑、假释罪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减刑、假释条件的,作出不予减刑、假释的裁定。 在人民法院作出减刑、假释裁定前,执行机关书面申请撤回减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4835.html -
了解详情
败诉。(2)原告不适格的情况下,法院不是在程序开始前的立案阶段直接裁定不予立案,而是在程序进行的过程中通过法庭调查、辩论和举证后,直接判决 扩大司法救济范围 在传统实体当事人概念影响下,争议的当事人要求法院给予救济时,缘于立案阶段的实体审查可能存在粗糙疏漏,使得适格当事人根本难以进入审判程序,从而对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2940.html -
了解详情
。在侦查监督权配置方面,建立对侦查机关采取逮捕以外的强制措施的监督机制;完善对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监督措施,授予检察机关在公安机关不接受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监督意见时有权采取相应措施。在民行检察权配置方面,扩大民行监督范围,改事后监督为诉讼全过程的事中监督,特别是要赋予民行执行监督权。在职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0420.html -
了解详情
除了疑罪从挂、从撤、从轻等情形外,侦查机关还可能对疑罪案件根本就不予立案或将该类案件转入行政处罚程序、劳动教养程序等,杜绝疑罪案件进入刑事诉讼程序 ,《当代法学》,2004年第2期,第124页。 [41]根据公安部统计,1980年全国立案75万多起,其中大案5万多起;1981年89万多起,大案6.7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0866.html -
了解详情
复印件?A4型纸?。4、被申请人身份证明。申请人在申请劳动仲裁时,仲裁委根据立案审查的需要,要求申请人提交能够证明被申请人身份的有关材料的,申请人应尽可能 拒绝提供自己的送达地址及联系方式,经仲裁委告知后仍不提供的,对申请人不予立案;被申请人为劳动者的,以其户籍登记中的住所或者经常居住地为送达地址;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5216.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前的调解成为了法院受理诉讼的必经程序,不经诉前调解程序,法院不予立案。事实上,诉讼前调解成了民事诉讼的前置程序。 (五)反思:我国诉讼 等待被告抗辩后进行审查,人民法院发现原告未经法定的诉讼前置程序直接起诉的,则裁定不予受理,受理以后发现的,则裁定驳回起诉;当事人约定的诉讼前置程序为起诉条件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5096.html -
了解详情
极不公平的。 3、法院的做法一般是,要求原告出具被告下落不明的证明,否则不予立案。这个证明一般是要求被告户籍所在地的派出所或村(居)委会,但这里 情况是,原告可能因此而构成伪造证据罪,因此法院对下落不明的被告这种离婚案件慎重立案也是迫不得已的,而平衡这种矛盾的有效办法就是,原告委托律师来代理这种离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82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