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提交无罪证据的证据开示制度。经多年司法实践,一些部门建议在刑事诉讼法中设立证据开示制度,即在庭审前控辩双方获取案件信息 量刑辩护、再审开庭出庭等权利。新《刑事诉讼法》第182条第二款规定,在开庭之前,审判人员可以召集辩护人、公诉人等对回避、出庭证人名单、非法证据排除等事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5550.html -
了解详情
的审判工作。在诉讼活动中,实行审判公开、合议、回避、人民陪审员、辩护、两审终审等制度。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国家设立最高人民检察院、 ,改变过去司法实践中“重打击、轻保护”的观念,积极发挥辩护制度保障人权的作用。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时获得辩护。中国1979年制定的刑事诉讼法规定,被告人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2904.html -
了解详情
普遍准则,从制度上进一步遏制刑讯逼供和其他非法收集证据的行为,维护司法公正和刑事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利,[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此次刑事诉讼法再修改过程中将 设计回避了二者可能存在的的对立关系。应当说,不证实自己有罪与应当如实供述之间的关系模式同样是对立统一的辩证类型。无法否认,司法实践中的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0800.html -
了解详情
的宪法地位,我国刑事诉讼法也非常强调检察监督职能的发挥,明确检察机关可以在侦查过程中针对立案、逮捕等问题进行侦查监督。证据制度的变革必然导致侦查取证行为 的认识,增强证明标准在实践中的可操作性,切实保证案件事实的认定质量,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必将发挥重大作用。它回避了我国学术界在涉及证明标准理论根基上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5912.html -
了解详情
人民警察法规定的留置盘查。留置盘查并不是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的规定,但其与刑事诉讼是有关的。我国人民警察法第9条第1款规定: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 洛伊德菲尼、[德]约阿希姆赫尔曼、岳礼玲:《一个案例两种制度美德刑事司法比较》,郭志媛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第87页以下。 [9]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2064.html -
了解详情
,使得其可靠性大打折扣。因而在发挥证人证言积极作用的同时,如何避免其消极影响,成为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国内外刑事司法实践无不证明,证人出庭作证并接受控辩 (三)建立健全证人拒证责任追究制度。有义务必有责任,这是法理学公认的基本规则。然而由于我国刑事诉讼法中证人出庭作证义务规则的逻辑结构欠缺,导致在证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1812.html -
了解详情
:1、司法干部对于法律知识素乏研究和修养;2、一般干部未能吸收过去司法上工作中的宝贵遗产;3、对边区风俗习惯,未能彻底了解;4、了解案情,侦察案情,各 范围,加大力度,并辅之以公诉。多数刑事诉讼法学者持前一观点,这一改革策略能够使各方权力关系更加明确,但鉴于制度惯性以及周边制度的相互影响,改革的成本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1709.html -
了解详情
权利的统一体[4],其中有些权利是二者共有的,如人身权、财产权、申请回避权、知情权、申请补充鉴定和重新鉴定权、反对强迫自证其罪权、申诉权等,有些 司法实践来看,笔者认为,侦查程序中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人权保障的失衡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侦查讯问(询问)制度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编第二章分别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9069.html -
了解详情
难以规范,有必要借助裁判说理制度对刑事司法主体的自由心证进行规范和约束。对于刑事证据顺利适用也需要刑事诉讼法中程序性或实体性的制裁措施作为保障。总之,刑事 单方强大、对方弱小,致使在失衡状态下对司法主体产生片面的影响。 难能可贵的是,《两个证据规定》刻意回避了三机关相互配合的原则,加大了权力机关的相互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6720.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不仅彰显了我国刑事司法制度的进步,而且表明刑事诉讼法在人权保障上应有的价值理念,体现了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的要求。 尊重和保障人权在刑事诉讼中有多方面的体现 权、直接起诉权和参加庭审权、委托代理权以及申请回避权等。从权利层面上而言,比较完善,但是在相应的保障机制上并不够,容易在被害人不得已而参与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390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