悔罪态度。同时,调解所达成的协议不在判决前全部履行就如同判决一般,成为法院执行工作的一大难题。笔者所在法院自2005年以来共审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112件,附带民事部分 1个月、2个月或3个月,有的则判处拘役6个月,对致一人死亡没有赔偿的也只判决拘役4个月,这使人有种不公平的感觉。存在这种情况有可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1889.html -
了解详情
、被扶养人生活费、交通费、住宿费、死亡赔偿金和精神损害抚慰金等 12 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 50 条规定医疗事故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 扶养人生活费、交通费、住宿费和精神损害抚慰金共 11 项,并明确了计算标准。所以,患者及家属的索赔请求应当符合我国现行法律规定。针对时有发生的药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272.html -
了解详情
也给刑事办案带来很大压力。我国刑法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出发,对重伤害、甚至造成死亡的,连精神抚慰金都不予保护。而对动辄评定为伤残的,即被告人承担刑事责任的 相应加重的经济惩罚,于现阶段的刑罚理念不符。 总之,在目前除工伤外的人身损害伤残赔偿案件,适用交通事故伤残赔偿标准是可行的,科学的。(邓永富)...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929.html -
了解详情
一审稿里就明确规定,受害人被羁押期间死亡的,被起诉机关要对自己不存在损害行为提供证据。本次拟增加规定,除死亡者外,被羁押人在羁押期间丧失行为能力 无辜者的牢狱之灾等同于平常职工的上班工作!本次修订,提高赔偿标准似乎已成共识,但是,是否设立惩罚性赔偿制度以及以怎样的标准设立还有不少争议。种种争议背后显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758.html -
了解详情
, 与现代民法具有不同的本质。近代法学家格老秀斯和普芬道夫的工作奠定了现代行为能力制度的智力、意志基础, 但忽略了体力的行为能力要素。 死亡赔偿金制度所存在的问题, 并不是制定一个统一的赔偿标准, 而是要让死亡赔偿金能够体现被害人的收入状况, 从而维护被害人的继承人的权利。[33] 具体侵权行为研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950.html -
了解详情
后果,弘扬了法律价值,为人们提供了评判是非的标准,起到了很好的教育功能。 3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立法现状 3.1现行法律的规定 我国现行的精神 的补偿,2003年1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将死亡赔偿金、残疾赔偿金称为物质损害赔偿金,可见二者是完全不同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092.html -
了解详情
涉及机会损失的事实主张如果能被证明,就可以成为诉讼裁判中被认可的事实,如死亡赔偿金、缔约机会损失等。 “从本体论的角度来看,本源的历史事实仅存在于与现实隔离 ,以体现人权保护和社会公益价值的追求。 五、结语 证明标准的建立是一项颇具理论挑战性又极具现实意义的工作,不仅要从理论上论证它,还应充分考虑其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931.html -
了解详情
专门规则,与发达国家相比距离太大,难以接轨。如关于损害赔偿的数额,发达国家的高额赔偿与我国较低的赔偿标准相差很大;发达国家对“产品”的扩大解释与我国对产品的有限 表概括了两者的定义及区别。(注:参见王翰铭:《加速推进我国产品责任立法工作之议》一文,载《国际商务研究》,1993年第1期。) 不合格 缺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210.html -
了解详情
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又不能漫无节制。具体而言,确定精神损害赔偿金应依据以下标准予以综合评判:1.侵权人的过错。一般说来,故意或重大过失的侵害使受害人产生 赔偿最高不超过5万元,死亡的精神损害赔偿不得超过10万元。中院的这一规定显然不妥,需要进一步研究论证。六、司法实务工作建议应当建立精神损害鉴定制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163.html -
了解详情
漏气可能,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危险,且不符合坚固耐用不漏气的行业生产标准,质量存在缺陷。在炉内存有小火酿成事故的因果关系中,漏气环节是一个不可或缺 心灵伤害不无益处。(3)侵害生命权,即在因侵权造成公民死亡时,除应赔偿因此而发生的物质损失外,还应向受害人之近亲属支付一定金额,以抚慰其失去亲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81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