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检察机关的举证重要性大为降低,主观的证明责任形同虚设。[12]不仅如此,法官的职权调查还使刑事诉讼中的行为责任与结果责任相脱节,而不像民事诉讼中两者之间 敬华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61页。 [22] 主要指客观证明责任的分配。 [23] 同前引21,第1-2页。 [24] 同前引21,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134.html -
了解详情
加以证明。而结果意义上的举证责任的功能在于,当争议的法律要件真伪不明时,指导法院如何作出裁判。在民事实体法和民事诉讼的法律规范中(例如,最高人民法院 《民事证据规定》没有直接明确一般侵权案件证明责任的分配,但可以从中推出一般原则。(21) 作为证明责任分配的一般理论,关于侵权案件,权利人对自己所主张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2386.html -
了解详情
。 在传统型民事诉讼中,事实证据资料的收集、提出责任的分配,在理论上向来以辩论主义在法院与当事人之间进行垂直的分配,而以主张、举证责任的概念在 政府信息列入国家秘密,致使当事人及其律师根本无法取证;《商业银行法》根据为存款人保密的原则,明确规定对单位存款,商业银行有权拒绝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查询,但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311.html -
了解详情
时限制度是指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应当在法律规定或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提出证明其主张的相应证据,逾期不举证则承担证据失效法律后果的一项民事诉讼期间制度。 完成举证任务,必要时根据个案情况,可以向当事人讲解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申请证据保全或申请鉴定的期限、申请人民法院调查取证期限和条件等问题,指导其有针对性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095.html -
了解详情
的结果。从当事人及代理律师的角度对民事诉讼中证据的运用做一宏观上的把握,分析了如何运用证明对象、证明责任、免证规则、举证时限、证据规则、证明标准 方举证的范围,证明自己而否定对方 所谓证明责任的分配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事实真伪不明的风险,在双方当事人之间进行分配,使原告、被告各自负担一些事实真伪不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8007.html -
了解详情
明的积极作用。 三、正确划分举证责任 举证责任的分配实际上是在诉讼当事人之间分配事实的真伪得不到证明所产生的败诉风险,能否正确分配这种风险直接关系到实体法的立法 裁量权。一般情况下,举证责任的分配是由诉讼法与实体法来决定的,但再完备的法律也无法穷尽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复杂的民事活动的类型,法律相对于飞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756.html -
了解详情
特定群体利益、构建市场秩序、引导既定方向等目的,也可能通过举证责任的分配来实现。“对这些无论哪一方积极举证都有困难的事实,法律规定其中哪一方负担举证 什么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74条规定:在诉讼中,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但在下列侵权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14.html -
了解详情
的公平正义价值。 三、审判方式改革的实质内容就是将证据规则引入庭审。 民事案件的庭审,就是通过举证责任的分配,引导当事人举证、质证,法官采信证据,通过采 ,就是如何运用证据规则进行庭审的过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为庭审中证据的运用,制定了较为具体的规定。运用证据规则应当注意以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64.html -
了解详情
的可靠性更高。”⑦因此,这也就是说,在民事诉讼中,负有举证责任的一方当事人,其最终证明的结果能达到一般正常人在具有普通常识的情况下,认为具有某种必然的 上,应归主张事实盖然性低之当事人负举证责任。”[13]另外,还有一种观点是从实体法中原则性与证明责任的分配关系的角度来认识“盖然性”。例如,德国学者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83.html -
了解详情
副教授与章武生教授共同起草的《民事证据法》(建议稿)就是按照在诉讼中运用证据发现真实的实际进程来安排内容的:首先规定举证责任的分配;然后规定书证、 ,或者多规定一些证明力规则,少规定一些证据能力规则,而应当根据不同证据方法的不同特性来设置证据规则。我们应当把握以下标准:如果有关证据方法很可能误导法官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00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