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社会变革中的民事诉讼[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 [5]谷口安平.程序的正义与诉讼[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6]洛克.人类理解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7]徐国栋.民法基本原则解释[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 [8]迈克尔D贝勒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589.html -
了解详情
突出表明了最高人民法院对于由政府主管部门主导的企业改制视为不属于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行为,因而提起民事诉讼,人民法院一直不予受理的基本态度。 第三,人民法院在决定由 ,在对这一解释上,可以得出并不限于两年的理解。实际上,实践中有的地方已经作出了该时间长于两年的规定。其次,从实体权利来看,加班费请求权并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3684.html -
了解详情
,会较多地设定和铺就,而这些基本范畴和基本原则的法典化,显然有助于证据制度的统一化解释以及一致性适用。证据裁判的一致性规则,对于裁判者在相似案件中做出 法典中加以规范。因为,行政诉讼证据、仲裁证据、调解证据、公证证据等在法律属性上与民事诉讼证据大同小异,不存在根本性差异,因而具有可合性。与此不同的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711.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只能适用普通程序。 笔者认为,传统上对简易程序适用范围的理解值得商榷,我们应对简易程序作更宽泛的理解。实际上,在其他审判程序中,除存在可能适用的缺席判决 的《六法全书》,新中国的民事诉讼制度在革命根据地法制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民事审判的基本理念、原则和制度并没有脱离根据地法制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166.html -
了解详情
显然,虽是非正式却称为开庭,这些场境应该在相当程度上满足公开,对席,口头,直接诸原则的要求。一般而言,当事人双方都到场,大体上就可以做到对当事人的公开 ,2001年。) 王亚新,对抗与判定日本民事诉讼的基本结构,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 章武生,基层法院改革的若干问题研究,载张卫平主编,司法改革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833.html -
了解详情
事实的界定诚然符合唯物主义客观性的原则,但却未能就客观性与主客体的关系作进一步的分析,因此,常常被加以唯客体主义式的理解和使用,在这里事实被混同于 需证据证明,证明难度与证明要求亦有所区别。综上,应当明确一个原则性的证明标准,同时构建多元化的民事诉讼证明标准体系。 我们认为将证据明显优势确定为我国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863.html -
了解详情
代表多数,也只有多数才能代表人民。而合议庭一般人数较少,如我国民事诉讼中合议庭一般由三人组成,刑事诉讼中一般由三人、五人或七人组成,司法实践中多是 判例与判例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年。于飞《公序良俗原则研究-以基本原则的具体化为中心》,北京大学出社,2006年 [66] 李双元、温世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815.html -
了解详情
无意颁布一部与作为宪法基本原则的法治要求相冲突的法律,英国的法治根植于普通法传统,它规制着一切权力的行使。因此法院可能支持公民个人的诉讼而间接迫使议会修正 的,因此,这种划分尤其切合于对行政法学术传统的理解。作者详细阐述了两种模式的特征、基础、发展过程、面临的挑战及其前景等问题。作者指出: 公法传统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3501.html -
了解详情
研究会曾将第一次年会(2007年年会)主题定为民事诉讼法与民事实体法的关系,表达了民事诉讼法学界在此问题上的基本共识以及实现程序法(学)与实体法(学)互动 范畴的出现或者是赋予某一领域以双重属性可能会将我们的理解引向不同的方向,但是从发展趋势上来看由此只是说明了:两个法律领域广泛甚至完全分离实际上根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032.html -
了解详情
无意颁布一部与作为宪法基本原则的法治要求相冲突的法律,英国的法治根植于普通法传统,它规制着一切权力的行使。因此法院可能支持公民个人的诉讼而间接迫使议会修正 的,因此,这种划分尤其切合于对行政法学术传统的理解。作者详细阐述了两种模式的特征、基础、发展过程、面临的挑战及其前景等问题。作者指出: 公法传统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44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