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期限内无人进行权利登记,不代表期限过后不再有权利人提起诉讼,一旦有新的权利人提起诉讼,只要是在诉讼时效内,其诉权仍将受保护,那么,这些案件的处理 七十华诞纪念文集》,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第152页。 [10]参见:《英国民事诉讼规则》,徐昕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93、94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595.html -
了解详情
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15日内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中止对该标的的执行;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案外人、当事人对裁定 [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0,(3):20. [12]江伟,吴泽勇.论现代民事诉讼立法的基本理念[J].中国法学,2003,(3):101. [13]江伟,吴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576.html -
了解详情
不高,存在超审限现象。四是有的执行行为不规范,有些执行人员随意决定暂缓执行、中止执行,导致执行不力。五是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的监督和指导力度不够,人民群众关心 年第5期。 [13]吴晓明、张雪梅:《民商事审判若干疑难问题民事诉讼程序、诉讼时效》,载《人民法院报》2006年10月25日第5版。 [14]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549.html -
了解详情
则侧重于在事实上实现民事权利,可以将其称为实现民事权利的程序。其次,强制执行和民事诉讼有不同的价值取向、指导原则和程序设计。审判和执行都是人民法院工作的 完善、执行依据是否应进一步扩大范围、申请执行期限与诉讼时效的关系,以及执行和解、执行担保、执行程序的暂缓、中止与终结、委托执行、执行竞合、参与分配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200.html -
了解详情
裁定,发现确有错误的有权提审或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人民法院依职权决定再审违背了民事诉讼不告不理的原则,是对当事人处分权的侵犯;人民法院主动再审导致诉审合一 申请再审的期限虽有规定,但规定两年期限较长,并因当事人申请再审而中止时效,致使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期限在实际上并无限制。在判决生效10年,20年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415.html -
了解详情
,向民工出具借款“借条”而非公司拖欠工资的“欠条”,如此,一字之差,劳资纠纷瞬间转变成民事借贷纠纷,民工对于企业长期拖欠工资的行为,便难以到劳动仲裁部门举报、申诉, 的字据,要在应履行义务之日起一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起诉主张权利,若无诉讼时效中止,中断,延长情形的,就会丧失胜诉权。7、利率要注明。不要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963.html -
了解详情
的问题。但对司法实践中的另一些案件,不可否认,如果完全依据刑事优先来中止民事诉讼审理,并向侦查机关移送材料等待刑事优先解决,确实悖反了提高司法效率的 确定状态。这时,如果仍一味等待刑事解决,可能会造成当事人的民事权益无法得到保护,甚至超过民事诉讼时效而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使得当事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司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515.html -
了解详情
零二条规定的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所提的异议,其应依《民法通则》的有关诉讼时效的规定,在执行程序启动后应始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执行行为侵害其合法权益、 措施促使行政相对人履行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处罚、处理决定行为所确定的义务的民事诉讼活动。 对非诉行政执行案件,一定要认真审查。对非诉行政案件的执行,一定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7186.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就他人违反特定禁止或者无效的行为,向法院请求命令他人中止或者撤回其行为的一种民事诉讼。 [4] [4]该制度起源于1908年的《防止不正当竞争法》, 的判决效力具有间接扩张性,即没有参加登记的权利人在诉讼时效期间内提起诉讼,法院认定其请求成立的,裁定适用法院已做出的判决或裁定。 [9] [9]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470.html -
了解详情
《意见》)第二百六十七条的规定,申请执行期限因达成执行中的和解协议而中止,恢复执行后的期限自和解协议所定履行的最后日期连续计算;第四,执行和解是 执行名义。笔者认为,以民事裁定书的形式赋予和解协议以执行力弥补了现行执行和解制度的根本缺陷。同时,宜在立法上将申请执行期限规定为诉讼时效,将执行和解列为法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30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