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也可以根据审理案件的需要依职权调查收集有关证据。法院调查收集证据必须符合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程序,不符合法定程序收集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对于当事人收集的证据的“合法性”,相对于法院收集的证据来说,则应当作比较宽松的理解,应当承认当事人通过中性行为即不违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388.html -
了解详情
后果。这条规定一方面使人民法院认定事实基本上可以基于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减轻了法院调查取证的职责,另一方面使人民法院在客观事实未能查明的情况下可以依据证明责任 仅凭占优势的盖然性是不够的,只有当一项事实主张具有高度盖然性时,法院才能予以认定。采用高度盖然性证明标准,关键在于如何判断证明达到了高度盖然性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368.html -
了解详情
鉴定的上述现状,最高人民法院也曾以会议纪要形式提出指导意见(《关于全国部分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法[1998]65号),该纪要规定: ??1、人民法院 在鉴定的证据属性上应当借鉴德国的做法。即在理论上,一方面把鉴定作为法院调查的手段,另一方面把鉴定结论作为普通证据看待,接受质证。在制度设计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913.html -
了解详情
这种监督方式的,因为根据宪法规定,人大是需要监督法院的,监督总是要有其方式的,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也是宪法明确规定的一种监督方式,而 。See Texas v.White,74U.S(7Wall),700,720-721(1869)。法院认为,在宪法中,“国家”经常表达的意思是将人民、领土、政府结合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46.html -
了解详情
主张自己的合法权利呢?但是,如果谁硬要把过错责任分个青红皂白,去法院讨回自己的公道的话,那么在那个世代朝夕相处的熟人乡土社会中,他将永远 巍巍,南开大学硕士生;韩京明,法律出版社音像出版中心摄像师。第二次徽州调查将于2006年初进行。 [4] 苏力。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M] .北京:中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46.html -
了解详情
,地方保护主义,实质上也是自我保护主义。(注:参见《中国司法制度改革纵横谈-全国法院系统第六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选》,人民法院出版社1994年版,第424页。)要改变 《关于司法改革的对话》,载《市场社会与公共秩序》(公共论丛),第162页。)而法院调查收集证据的目的只是核实当事人所提证据的原真实性,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437.html -
了解详情
,人大的监督主要有:1.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2.询问质询;3.组织特别问题调查委员会;4.行使罢免权。此外代表还可以视察和进行评议。但人大在运用这些形式 在制度上进行改革:1.重要证人必须出庭,缩小证人必须出庭的范围;2.赋予法院强制证人出庭的权力;3.加强对证人人身安全的保障;4.保障证人出庭的最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200.html -
了解详情
举证、质证的准备。这些均应记录在卷。?4.公布法院调查收集的证据。当事人举证责任原则与人民法院收集调查证据相结合,是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特点。对应由 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开庭审理前“审判人员必须认真审核诉讼材料,调查收集必要的证据”这过于原则,至于审判人员通过何种诉讼活动方式进行找出争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988.html -
了解详情
部门或个人,该部门或个人仅当事人一面之词,既不立案调查,也未进行集体研究,一张转办单甚至一个电话到法院,就启动了个案监督工作。这种没有科学合理程序 由某个工作机构甚至个人作出个案监督决定。个案监督的程序至少应包括立案受理程序、调查听证程序、研究决定程序、交办督查程序、答复结案程序等。在立案受理程序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91.html -
了解详情
重构 引 言 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是指原告诉至人民法院后正式开庭审理之前,由法院、当事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的,为了使民事案件达到适合开庭审理的目的而 ,有利于当事人滥用该程序,保证证据交换顺利进行,促进诉讼进程。 (4)关于法院调查收集证据。《规定》界定了涉及可能有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7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