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构成要件基本内容并非都可以成为犯罪构成要件的要素,而罪的区分实际上依赖于犯罪构成要件要素。例如,诈骗罪和盗窃罪的犯罪主体要件基本相同,但不能认为犯罪 年版,第200204页。 [36] 参见张明楷:《行为结构与犯罪构成体系兼谈行为科学与刑法学的区别》,载《法商研究》1998年第2期。 [37]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876.html -
了解详情
其手段行为的盗窃、诈骗、侵占等行为,为了避免司法者因此而将贪污罪认定为盗窃罪、诈骗罪或职务侵占罪,立法才作了特别性提示。张明楷教授对此专门指出,《刑法》 J).法学评论,2005,(3). {16}大谷实.日本刑法中的正犯与共犯的区别与中国刑法中的共同犯罪相比较(J).法学评论,2002,(6).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2138.html -
了解详情
客体不同,犯罪性质也不相同。应当尽量避免在罪名中出现犯罪主体、罪过。但如果此罪与彼罪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犯罪主体或者罪过形式上,为了有利于划清此罪与彼罪 例如,日本1974年改正刑法草案第320条规定:(窃盗)窃取他人之财物者,为盗窃罪,处十年以下之惩役。⒆德国刑法(1974年4月22日修正公布)第177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9223.html -
了解详情
客体不同,犯罪性质也不相同。应当尽量避免在罪名中出现犯罪主体、罪过。但如果此罪与彼罪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犯罪主体或者罪过形式上,为了有利于划清此罪与彼罪 例如,日本1974年改正刑法草案第320条规定:(窃盗)窃取他人之财物者,为盗窃罪,处十年以下之惩役。[19]德国刑法(1974年4月22日修正公布)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823.html -
了解详情
客体不同,犯罪性质也不相同。应当尽量避免在罪名中出现犯罪主体、罪过。但如果此罪与彼罪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犯罪主体或者罪过形式上,为了有利于划清此罪与彼罪的 ,日本1974年改正刑法草案第320条规定:(窃盗)窃取他人之财物者,为盗窃罪,处十年以下之惩役。 [19]德国刑法(1974年4月22日修正公布)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772.html -
了解详情
只能是爆炸罪的预备犯。显然,在论及实行行为与预备行为的区别时,张文采取的是一种实质主义的理解。从实质上而言,预备行为是一种为实现犯罪作准备的行为, 有很多性质严重的犯罪,其法定最低刑也很轻,如盗窃罪、诈骗罪等的最低法定刑幅度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根据刑法第15条第2款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9665.html -
了解详情
给单位的情形,不是不可能存在的。而且,正如盗窃罪犯将所盗财物送给第三人的场合也构成盗窃罪一样,犯罪所得的去向只是财产犯罪既遂之后处理赃物的一种 的利益而实施诈骗罪的仍然构成诈骗罪一样,单位为了第三人的利益而实施集资诈骗犯罪的情形,也是完全可以存在的。因此,以为了单位利益为准来区分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9826.html -
了解详情
的作用也十分有限。[5]单位犯罪固然是由于犯罪主体的特殊性而区别于自然人犯罪的新的犯罪类型,但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的不同不仅表现在犯罪主体上,而且表现在由于 资不抵债而涉嫌合同诈骗2000多万元不能归还。侦查机关以抽逃出资罪和单位合同诈骗罪立案侦查,检察机关以两罪提起公诉,最终法院仅以抽逃出资罪判处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924.html -
了解详情
的作用也十分有限。[5]单位犯罪固然是由于犯罪主体的特殊性而区别于自然人犯罪的新的犯罪类型,但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的不同不仅表现在犯罪主体上,而且表现在由于 资不抵债而涉嫌合同诈骗2000多万元不能归还。侦查机关以抽逃出资罪和单位合同诈骗罪立案侦查,检察机关以两罪提起公诉,最终法院仅以抽逃出资罪判处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919.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构成、犯罪共同性等理论纳入考察范围,忽视单独犯罪与共同犯罪的区别必然导致认识上的偏差。只有在共同犯罪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对该问题进行分析才有可能得出正确的 之便的盗窃、骗取、侵占等行为,易导致伙同贪污一般主体的行为同时符合盗窃罪、诈骗罪、侵占罪的构成要件,为防止司法机关将贪污共犯认定为盗窃、诈骗、侵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03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