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侦查、处理的案件外,一般由警官履行侦查职责,检察官履行起诉职能。检察官凭借警察搜集到的证据,判断控诉证据是否达到“可成立理由”的程度。证据达到“可成立理由”程度 而这些手段使用不当又极易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实践中存在的违法搜查、扣押、刑讯逼供等现象,不能说与此无关,由于对违法侦查缺乏制约机制而不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694.html -
了解详情
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把立案的标准和批准逮捕的标准相混淆。 2、在侦查阶段中刑讯逼供现象非常严重。有资料显示2003年1月到10月全国检察机关共受理国家机关工作 合法权益的侵犯和剥夺。 3、警检分离的体制使得侦查机关的权力过大,警察权力常常处于一种失控的状态,其权力滥用也就不足为怪了。 其司法理念层面上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12.html -
了解详情
的司法机器所侵犯,这是现代司法不断探讨的重大主题。美国法律早就规定,当警察逮捕犯罪嫌疑人时,必须当场向其陈述“米兰达警告词”:“你有权保持沉默, 嫌疑人保持沉默;中国虽然没有“你有权保持沉默”这样的法律条款,但中国法律中“严禁刑讯逼供”、“重证据不轻信口供”的条款,在实践中也可达到类似的效果-法律不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61.html -
了解详情
权制度。 (二)否定说 认为沉默权制度具有两重性,它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了对抗警察侦讯的避风港。在当前刑事犯罪猛增、治安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不宜规定沉默权 书面笔录,并由犯罪嫌疑人签字附卷。 4、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加大对刑讯逼供的打击力度。同时完善取证的程序规定,制定《刑事诉讼证据规则》,从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8342.html -
了解详情
罪、故意杀人罪定罪从重处罚。因此,如果司法工作人员教唆或帮助非身份者实行刑讯逼供、暴力取证,出现了致人伤残、死亡的结果,双方成立故意伤害罪或 未遂教唆和陷害教唆(agent provocateur,有的译为陷阱教唆、虚伪教唆、犯罪挑唆、警察密探、教唆的刑事巡查)是关系紧密但存有差异的概念,前者专指教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1886.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了司法机构及司法人员违反法定程序和条件的不利法律后果。例如,为了阻止警察在取证中的违法行为,绝大多数国家的立法及判例都规定了完善的非法证据 设置重重障碍。[5](4)滥用刑事司法权,如公安司法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刑讯逼供、超期羁押,限制甚至剥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聘请的律师的辩护权。 三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6458.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规则较为薄弱。尽管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规定以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获得的言词证据,应当排除,[3]但该规定在司法实践中较难实现:一方面,警察讯问犯罪嫌疑人时,不允许律师在场,证据是否为非法取得,除了犯罪嫌疑人之外,没有其它人能够证明;另一方面,刑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1691.html -
了解详情
对被告人有利的推定应有如下:1、作案后主动留在现场抢救伤员或防控损失直至警察到达对其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应推定其为主动投案。2、仅因形迹 。近年来,无论两高,还是刑事法理论界,对于诸如无罪推定、保护被告人合法权益、严禁刑讯逼供等刑事法基本原则、核心价值都给予了极力关注,这本无可厚非,但这些原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0193.html -
了解详情
为5.5%,法律援助制度依旧处于十分薄弱的水平;平均23%以上的法官、检察官、警察和社会公众以及高达64.6%的律师认为当前中国辩护律师的执业环境差和很差, 意义的同时也指出其仍然存在操作性缺失的问题。为此,未来首先要着力实现解决刑讯逼供的立法意图,其他问题则可以暂时搁置而待时机成熟予以解决。其次,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5094.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嫌疑人缺乏自我防御的勇气和信心。对犯罪嫌疑人来说,警察局的气氛以及心目中对警察暴力的恐惧心理决定了犯罪嫌疑人或多或少地会产生放弃自我防御的倾向。三是坦白从宽 的活动空间较大,加上警察权力天生所具有的无需外力便能自行膨胀的特性,使得侦查权很容易被滥用。司法实践中,刑讯逼供之所以屡禁不止,超期羁押现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692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