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过错责任……。基于以上思考,笔者认为,民法和经济法是不是正在趋于同一化呢?关键词:民法典人格趋同论经济法民法目次:引言一、人格:从身份到契约——近代民法 呢?在这里,和强势主体所产生的那个“万有引力”相反的力所表示的便是一个经济法的形象的作用力,它将异化了的人格重新拉回原来的航道。如此看来,现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75.html -
了解详情
法”则在历史发展中回归于“民”,其中有一部分成了经济法,即所谓“商公法”。由于民商莫辨,政府等本性为“公”的主体普遍介入或从事“商”,于是有了泛商而非“商”的 慧星、王利明《经济法的理论问题》,第123页。[37]前引克洛德。商波《商法》,第20页。[38]参见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852.html -
了解详情
)等不同主张。可见,将市场规制法(市场管理法)和宏观调控法作为经济法的核心和典型部分是较为一致的认识,差别似乎是在此之外是否还应将某些部分也划归经济法。 程序制度的积极意义也是非常明显的。计划的监督制度必须对相关的原则和规则包括监督的主体、形式、进行明确的规定。(三)计划法律救济与法律责任制度实施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658.html -
了解详情
公司法和经济法都承担着要公司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任务。但是,公司法和经济法的法益结构不同。作为宗旨性条款的公司法第1条明确地将保护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的合法 公司设立的准则主义,应是在市场准入上反对限制竞争的一大飞跃。因为,它将给所有投资设立公司的主体以自由和均等的机会,而不给任何一个投资者以设立公司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335.html -
了解详情
列入总论。这是因为这两种法律制度对各个具体的法律制度都起作制约的作用,它们是经济法的两大支柱。 第二编:各论。对这一编究竟包括哪些范围争论较大。 如民事诉讼中的处分原则,就不完全适用于解决所有经济争议。因为,经济诉讼主体,对它的诉讼权利就不能任意抛弃。同时,经济争议,往往又是通过行政仲裁机关和上级管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75.html -
了解详情
之外,近年来还颁布了《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乡镇企业法》等,促进了市场主体制度的完善;在维护市场秩序方面,制定了《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追求的是实质平等或实质正义;(注:参见史际春、邓峰:《经济法的价值和基本原则刍论》,《法商研究》1998年第6期。)民法是私法,而经济法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24.html -
了解详情
释》载《政法论丛》1999年第5期第22页。周林彬:《法律经济学论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2页。族经济法治贯穿于民族经济发展的 ,第227页。而且存在着作为民族经济发展内在变量的民族经济法的市场-民族经济法市场。在这个市场上,民族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国家、地方、政府、民族经济组织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42.html -
了解详情
释》载《政法论丛》1999年第5期第22页。周林彬:《法律经济学论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2页。族经济法治贯穿于民族经济发展的 ,第227页。而且存在着作为民族经济发展内在变量的民族经济法的市场-民族经济法市场。在这个市场上,民族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国家、地方、政府、民族经济组织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76.html -
了解详情
客观事物之不同只有在获得了理论证明后才能被确认。对这种新的法现象———经济法的研究,推动着认识的深入和丰富。当丰富到一定程度时,经济法学即告形成。而 是多方面的,经济法学自身理论积累日渐厚实是众多原因之一。 ⑧例如张士元:《谈谈经济法主体的范畴和分类》,《青海社会科学》1983年第5期;刘文华:《中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9.html -
了解详情
时,立法者不应过于自负,不适当地夸大自己对民事生活的调控能力,低估民事主体自己理性设计自己生活的能力。私法规范仍然应以任意性规范为主,表现为国家的 的恶果;[47]在民法之外,新兴的经济法学的学者也极力在鼓吹经济法的优越性,用所谓理论的优越性来批判传统民法理论,甚至大有将民法取而代之之势。[48]私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019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