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六十四条的规 定以盗窃罪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主要理由 , 一是 刑法第二条明确规定 , 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 的财产 , 保护公民私人 内涵与外延 , 对区分此罪与彼罪具有重 要意义。笔者认为 , 合同诈骗罪中的 合同 , 主要是指经济合同 , 不能认为凡是利用合同 ( 如行政合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969.html -
了解详情
犯。由于我国现行刑法没有共同实行犯的规定,而是将共同犯罪人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因此,无身份者与有身份者不仅可以构成真正身份犯罪的教唆犯、从犯、胁 罪这一身份犯罪;三是单位内其他不具有职务的工作人员和单位外人员,可以构成侵占罪、盗窃罪、诈骗罪等非身份犯罪。实践中,上述两种或三种主体共同实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870.html -
了解详情
类似的例子还有从故意伤害罪变更为寻衅滋事罪或故意杀人罪,合同诈骗罪变更为伪造公司印章罪或集资诈骗罪等等,正是这种利益流向的不确定性使得单纯的无罪辩护不但可能 依照《刑法》第271条第1款对被告人林通适当从轻处罚。一审法院以盗窃罪判处被告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被告人林通不服并上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023.html -
了解详情
可能认定为过失犯罪。 我国刑法明文规定了故意与过失的定义。如果按照刑法的字面含义理解和适用刑法,倘若没有认识到刑法中的表面的构成要件要素,必然认为故意与过失是一 ;其客体是他人的物。本罪的成立,既不要求像盗窃罪那样的夺取(侵害占有),更不要求像诈骗罪那样的被害人交付财物(处分行为),更不要求像委托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987.html -
了解详情
,提出一点不太成熟的意见。 一、非法占有目的的概念 一般认为,构成盗窃罪、抢劫罪、诈骗罪、敲诈勒索罪、侵占罪等非法取得他人财物的取得罪,在客观方面必须 [10] 笔者认为,之所以出现上述认识上的分歧,是因为学者们对非法占有目的的内涵和外延有不同理解。如果从本义上理解,非法占有目的是指非法掌握控制财物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629.html -
了解详情
。例如,甲教唆乙盗窃,而乙并未盗窃,甲乙二人不构成共犯,对甲只能单独按盗窃罪定罪,而这时,甲并未实施盗窃行为,乙也没有接受教唆而实施盗窃行为,即事实上没有发生任何 具体实施了诈骗犯罪,对甲就应分别按传授犯罪方法罪和诈骗罪定罪,并按两罪合并处罚,而不是仅按诈骗罪一罪处理。这就从处罚上消除了不公平的漏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042.html -
了解详情
的陶某的行为构成诈骗罪。诈骗罪是指行为人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使财物所有人或持有陷于错误认识,而将财物自愿交付给行为人。盗窃罪是指行为人采取秘密的方法窃取据为己有。两者相比,他们在犯罪主体、犯罪的主观方面和客体方面基本一样的,区别的关键主要在于犯罪的客观方面不同,即犯罪的方法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827.html -
了解详情
。此处所称“公司”,是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设立的非国有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所称“企业”,是指除上述公司以外的非国有的经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批准 有期徒刑,法定刑较轻,且量刑的幅度较小;而盗窃罪的最高法定刑为死刑,量刑幅度较宽。(四)本罪与诈骗罪的界限两种犯罪都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111.html -
了解详情
犯。由于我国现行刑法没有共同实行犯的规定,而是将共同犯罪人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因此,无身份者与有身份者不仅可以构成真正身份犯罪的教唆犯、从犯、胁 罪这一身份犯罪;三是单位内其他不具有职务的工作人员和单位外人员,可以构成侵占罪、盗窃罪、诈骗罪等非身份犯罪。实践中,上述两种或三种主体共同实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770.html -
了解详情
,仍应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1996年1月23日最高人民检察院针对内蒙古自治区和江苏省人民检察院的请示所作出的批复规定:“单位组织实施盗窃,获取财产归单位所有, 。有的学者也指出:根据《刑法》第30条的规定,在刑法没有将盗窃罪、贷款诈骗罪规定为单位犯罪的情况下,不能追究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但是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77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