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性和管理性,具有行政权性质,在我国通常认为是司法行政权的范畴。第二阶段是对刑罚执行机关监督考察到的情况依法进行调查和审理,判断其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 ,简易程序实行司法审查,根据不同情形分别适用。具体而言,对检察机关和罪犯本人有异议的案件、撤销减刑的案件适用普通程序即诉讼审理程序,其他案件可以适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4099.html -
了解详情
并无关系,因而不属于《刑法》第12条所谓的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范围。那么对于假释、缓刑等程序方面的溯及力问题,也应在立法中有所体现。 《立法法》进一步完善从旧兼有利的原则,规定法律的效力可以扩大适用于其生效之前产生的和正在发生的行为和事件,但仅限于法律有明文规定的情况。鉴于社会生活以及法律不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3832.html -
了解详情
服刑的,这8条执行程序远远不能涵盖监狱刑罚执行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减刑也不例外。 我国监狱对罪犯适用减刑,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八条( 十一条,规定了死缓、无期徒刑情况减刑的审核级别限制(监狱管理局)和裁定法院级别限制(高级人民法院)。第三十四条,是不得减刑、假释限制及人民检察院抗拆情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878.html -
了解详情
货币罪的规定。但司法实践中,变造货币的情况较多。为了解决对这种案件如何适用法律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曾作出解释,对国家货币采用剪贴、挖补、揭层、涂改等 款的徇私枉法罪、第2款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第399条之一的枉法仲裁罪,第401条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罪,第403条滥用管理公司、证券职权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758.html -
了解详情
的教化。认定罪犯无可挽救,是对人性的不信任还是对国家教化力的怀疑?在罪犯实际上是否会重复犯罪尚未确定的情况下,为使丧失犯罪能力而剥夺其生命, 的效果。但是,对于无期徒刑的罪犯给予减刑或假释,前提是犯罪人不再危害社会;同时还可考虑无假释的无期徒刑。可见,特殊预防并不能作为适用死刑的充分理由。可见,死刑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009.html -
了解详情
他们在缓刑、假释期间的活动进行监督考察。 第六、驱逐出境。对于犯罪的外国人使用驱逐出境的保安处分。驱逐出境在现行刑法典中是作为一种附加刑独立或者附加适用于犯罪的 。因此,在设立专章规定保安处分的情况下,可将驱逐出境由附加刑移至保安处分中。 第七、物的没收。即对于有犯罪危险性的物品予以没收,如没收毒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895.html -
了解详情
累犯率2%。显然,干预对低度危险罪犯的适用效果很差。 作者讨论了在Ohio州社区矫正干预的情况。53个机构与超过13 000名接受过矫正 设施释放到社区矫正治疗中心或者假释的罪犯。研究结果如下:{19} 对原则一(矫正指向罪犯的犯罪性需要)检验的结果:针对罪犯犯罪性需要的干预项目平均可以减少重新犯罪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861.html -
了解详情
的冲突。认为社会危害性中心论是在刑法只规定犯罪实质概念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它等同于社会危害性标准,即认为犯罪的唯一特征是社会危害性,只要社会危害性达到一定程度就构成 刑法在第72条、第81条还分别规定了缓刑、假释制度,对犯罪分子适用缓刑、假释的要求都是判处缓刑或适用假释不致再危害社会;刑法分则对个罪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799.html -
了解详情
,在受理的1801件(2671人)各类刑事案件中适用刑事和解结案的有609件(782人),约占33. 8% 0 2007-2009年该检察院适用刑事和解办理案件情况如下: ┌──────┬───┬────────┐ │案件类别 │案件数│占所有案件的比例│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158.html -
了解详情
条的禁止性规定,未成年人在犯任何罪行的情况下均不得被判处死刑。正如有的学者所言,未成年人不适用死刑,是指宣告刑,而不是法定刑。对未成年人不适用 可能的无期徒刑,也就是说,对于通过假释、减刑等刑罚执行制度而有释放可能的无期徒刑,对未成年犯罪人是可以适用的。我国刑法中规定的无期徒刑与西方国家刑法中所规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35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