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境下的观察 中国的现代化也包括法律、司法现代化。一方面,通过立法建设法制,已初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规模,通过改革和完善司法程序树立权利、程序法 的角色。而在另一方面,如果仅仅是角色问题的话,在条文则又规定,双方当事人和解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应当听取当事人和其他有关人员的意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4950.html -
了解详情
;主体性 【写作年份】2012年 【正文】 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已成为新刑事诉讼法的特别程序。自此,刑事和解将从地方性的制度实践正式迈向国家立法层面, 原谅。同时,也可打消被害人不合法或不切实际的要求,及时消除双方的敌对情绪,促进和解协商的进行。另外,在当事人因主客观原因未能当面协商时代为讨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1142.html -
了解详情
必要性与可行性的讨论已经基本达成共识,目前,对该问题的讨论已进入刑事和解的具体制度构建。对于刑事和解的案件范围,理论界的讨论建立在理论推演的层面, 到社会生活之中进行考量的结果。 3.公诉转化为自诉的案件不应当允许当事人双方进行和解,司法机关也不应当放弃对该类行为予以评价 本类案件被害人的自诉建立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124.html -
了解详情
双方真诚交流的基础之上,没有尊重被害人的个人意愿,缺乏被害人倾诉与双方沟通的机制,这就使得刑事和解蜕化为被告人摆脱刑事惩罚的有效路径,演变为被害人所被迫接受的 和解的直接后果是给予犯罪人以非刑罚化的处理。其在法律上的社会回归俨然已成现实,但事实上的社会回归则需要一段时间予以考察。与此同时,犯罪人在和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952.html -
了解详情
成本高居不下的解决途径 我国的刑罚体系主要以自由刑为主,刑罚执行的高成本已成为刑罚改革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另一方面看,犯罪人员被羁押后长期脱离社会, 的适用包括主观条件与客观条件。主观条件是指犯罪嫌疑人的有罪答辩和当事人双方的和解自愿性,客观条件则指案件事实与证据方面的基本要求。 首先,刑事和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321.html -
了解详情
和解中,人民法院的职能最为繁杂。作为需要党政力量参与的协调和解机制,已非诉讼规则所能约束,因此,适合作为人民法院解决行政争议的工作方式,而不宜作为《 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第51条规定:双方当事人可以自行和解。前者所涉诉讼活动的主体是人民法院,后者则是当事人,说明人民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605.html -
了解详情
的性质、加害人与被害人的实际情况,一概对较为严重的刑事犯罪案件排斥适用刑事和解,这种做法似乎过于绝对,也未必明智。在美国,也只有得克萨斯州被害人服务处 纠纷,司法机关认可犯罪人和被害人双方的和解协议的重要法理依据之一在于:犯罪人已经真诚悔改,对其适用刑罚从功利主义角度考虑已经变得意义不大。 【作者简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587.html -
了解详情
将其查清楚,只要有较大的可信性即优势证明力即可。毕竟刑事和解中的当事人双方对于案件本身都已达成共识,加害人有赔偿愿望且能得到被害人的谅解,在这种 中以一般实务之惯例选择适当的证明手段,可以不拘泥于任何方式来获取可信性。在和解程序中,对于有关情节的证明,立法无须明文规定必须适用的调查程序,而是授权有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482.html -
了解详情
以此为依据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执行规定》第87条规定:当事人之间达成的和解协议合法有效并已履行完毕,人民法院作执行结案处理。综合这两条规定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确定的履行义务主体,标的物及其数额,履行期限和履行方式。法律认可了执行中双方和解的合法性,但当这种合法的合意得不到履行时又没有任何的保障,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022.html -
了解详情
万元;寻衅滋事罪1件4人,已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1.52万元;使达成刑事和解案件的被害人利益得到了最大化的实现。 2、减少双方的对立,增进社会和谐 在 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第93页。 [3]王志祥,严重暴力犯罪适用刑事和解初探[C],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和谐社会构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720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