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以当事人存在过错或者重大过错为前提条件,产生失权的法律后果。日本民事诉讼法也规定,当事人失权以当事人因故意或重大过失延误时机为条件。[26] 改变调解协议生效时间的合意,双方当事人仍享有拒收调解书的权利。 [40]1991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在多方面确认了弱化法院职权这一民事司法改革的成果。关于这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3622.html -
了解详情
的,以当事人存在过错或者重大过错为前提条件,产生失权的法律后果。日本民事诉讼法也规定,当事人失权以当事人因故意或重大过失延误时机为条件。[3] 达成改变调解协议生效时间的合意,双方当事人仍享有拒收调解书的权利。 [17]1991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在多方面确认了弱化法院职权这一民事司法改革的成果。关于这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6514.html -
了解详情
人民调解窗口接受委托调解案件2453件,结案2447件,其中经调解成功而由法院出具民事调解书确认的有612件,调解后自行和解撤诉1179件,调解成功率达73.19%。[ 否定法制发展之立法模式这一命题很有启发。 [46]季卫东:《调解制度的法律发展机制》,载强世功编:《调解、法制与现代性:中国调解制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4254.html -
了解详情
纠纷解决方式却没有赋予司法确认的方式。由于法官的职权在促成调解协议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调解书便以“判决式调解书”的方式把重点放在证明调解协议 依据。民事诉讼法明文规定判决应当说明认定的事实、理由和法律依据,由裁判者署名并加盖法院印章;裁定不要求说明理由,实践中通常引证裁定所适用的法律条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06.html -
了解详情
的,人民法院应予准许。这条规定可以看出,法院可以在二审程序中对当事人的和解协议加以确认的,但是要采取民事调解书的形式。对在一审程序中能否采用这种方式并未 也是依诉讼行为说为理论基础,赋予诉讼和解笔录与确定判决同等的法律效力,既引起诉讼程序的结束,也阻却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行起诉,和解笔录记载有当事人具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558.html -
了解详情
学界及坊间将其称之为我国宪法司法化第一案,[23] 并展开了一场为新中国所鲜见的白热化的法律讨论。 应该说,该案在促使人们思考民法与宪法之间的 的判断。 [40] 在此感谢曾任本案被告一方代理人并参与调解活动的周伟教授为笔者所提供的本案民事调解书等资料。 [41] [美] 参见马克图施奈:新宪政秩序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304.html -
了解详情
。在这种情况之下,采用调解处理则既安全又省力。《民事诉讼法》并不要求法院在调解书中说明调解所适用的法律依据,在此,只要能够说服当事人妥协让步,达成调解协议 的方式,调解反而难以发挥其功效。在法官素质、社会风气、监督机制存在问题的情况下,程序约束软化必然产生多方面的负面效应,造成法官行为失范和案件处理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72.html -
了解详情
(六)设立小额诉讼法庭和确立小额诉讼一审终审的法律制度。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小额诉讼在我国民事诉讼的比重不断加大。设立小额诉讼法庭,专门审理简单 务实目的,对社会更具有亲和力,能够避免繁琐的法律程序而使纠纷尽快得以解决,特别是在社会矛盾逐步集中在法院的今天,更具重要意义。 二十世纪中叶以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127.html -
了解详情
、扶养费、抚育费内容的法律文书,民事制裁决定书,以及刑事附带民事判决、裁定、调解书,由审判庭移送执行机构执行。但该规定是法院内部的司法解释,很少当事人 并发放暂缓执行立案通知书,这就产生申请执行时效中断,从中断时起,申请执行时效应重新计算。由于我国目前法律没有对申请执行时效中止、中断作出具体规定,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61.html -
了解详情
。从债务人角度看,“执行难”日久必然产生一种消极的波及效应,“执行难”的涉及面日益宽泛,这样必然放纵债务人的躲债、赖债心理和行为,这样发展到极致,执行 决定书,也成为法院实施执行行为的法律根据。3、刑事诉讼中产生的部分法律文书也是由人民法院行使执行权的,包括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裁判文书、调解书的执行、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4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