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素,是指希望或者放任危害社会的结果发生,也就是行为人决定犯罪行为的方向、方式,控制犯罪行为的心理过程。所谓希望危害社会的结果发生是指行为人自觉选择导致 方面只能是过失。有的罪状对危害行为的特征的描述十分详细,通过分析危害行为的特征,能够判断行为人是否认识到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行为人是不是希望或放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61.html -
了解详情
的随意性这次修订,在扰乱市场秩序罪中增加了对合同诈骗、非法经营专营专卖物品、买卖进出口许可证等犯罪行为的规定。不再笼统规定投机倒把罪,这样有利于避免执法的 要求,而且也与相关民商事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基本精神相契合。因为在现行有效的所有关于高利放贷行为的民商事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如《关于人民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4758.html -
了解详情
,将贼理解成预谋、故意或者恶意任一特殊的精神状态都是错误的。这个词并没有明确地指向主观心态,而是指向犯罪行为的外部情形,特别是使用暴力的 Legal History,Volume 7(2007),p.1。 (28)劳东燕:《犯罪故意的要素分析模式》,《比较法研究》2009年第1期,第52页。 (29)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2132.html -
了解详情
方面的自然属性,说明犯罪行为的客观性质,是犯罪构成客观要件中的行为在犯罪构成中的主要作用[16]。如在分析故意伤害罪客观要件中的行为时,就是要 一定的社会现象中分离出来。我国刑法规定的行为既有犯罪行为,也包括精神病人在精神病发病期间的行为、未成年人不负刑事责任的行为、意外事件、不可抗力、正当防卫、紧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3493.html -
了解详情
现象的表述,诉讼诈骗会使得法律术语使用混乱,而且对犯罪行为的定性难辨真伪,以诉讼诈骗进行理论概括和阐释实非科学,具体理由如下: 第一,采用诉讼诈骗的 的要求。构成诈骗罪,需要财物交付行为,但这里的交付作为规范性法律要素,并非简单的直观财物转移行为,结合该法条设立的精神,这里的交付是财物处分人陷入错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4625.html -
了解详情
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而无需考虑相加后是否会出现超过数额较大的情况。也有人认为,对被告人的两种犯罪行为的数额应该以总额认定。即应当基于罪刑法定和刑法谦 行为人进行定罪量刑。这样既符合《解释》有关数额认定标准规定的精神,也与刑法所倡导的有利于被告人的精神内涵完全一致。 【作者简介】 刘宪权,单位为华东政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4836.html -
了解详情
司法的立场:形式合理性优先 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规范被遵守的期待可能性是刑事立法活动中两个基本的实体限制,如果这两个限制可以证成 要素。 通过刑事立法,刑法规范中违法性要素反映了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刑法规范中的责任要素反映了刑法规范被遵守的期待可能性。也有一些要素即是违法性要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4096.html -
了解详情
,应当依法定罪处罚。此外,我国刑法对不负刑事责任的情形作了明文的规定,但并未规定吸食毒品致精神障碍而实施犯罪行为的,不负刑事责任;其次,根据举轻以明重 强迫;既要坚持医学标准和法学标准相结合的原则,也要考虑作案前被鉴定人对其犯罪行为及其结果的主观心理态度,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和对待。笔者认为,对毒品所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6454.html -
了解详情
要由被告人承担民事责任。损失可以是物质损失,也应包含精神损失在内。 一、关于精神损害赔偿内涵的法理性分析 精神损害赔偿本是一项民事法律制度,似乎仅限定在民事 和精神损失。物质损失有形,可以用数字准确地定量把握。根据司法实践,因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精神损害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以损害受害人名誉、荣誉、人格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325.html -
了解详情
,与国家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下岗工人再就业困难,生活艰难有很大关系。[9] 从城市中违法犯罪行为的人员结构方面分析,可以得出外来人口、流动人口作案率的问题 年第五期,第116页。 [14]参见马皑:《法轮功练习者受精神控制的心理分析》,载《政法论坛》2000年第3期。 [15]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村经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47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