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行政法规则, 辅之以民事合同规则, 并根据我们国家法律体系的特点学习两大法系不同模式中的不同做法, 所以, 无论从现实需要, 还是从立法成本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1999年, 第6期。 31 朱维究:《行政行为的司法监督》, 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1月版, 第362页。 32 江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49067.html -
了解详情
比较发达。公民可以借助检举人诉讼制度寻求对环境等社会公益的司法救济。与美国直接将原告资格赋予公民个人不同的是,在英国,只有检察官才能作为公益诉讼的 ”塑造过程中,法院针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展开独立审查,并通过权威裁判的作出实现社会正义。“封闭对抗型”行政诉讼模式旨在营造一个独立的审查判断空间,由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09607.html -
了解详情
制既无可能也无必要。[2] 但是我们认为,从已有的制度文本来看,非强制行政行为的制度化并不影响其柔性和灵活性特征。因为,首先,在原则层面,非强制制度的 立法,亦不适于通过外部渠道彰显效力,因此,非强制制度按照现行的模式在行政主体内部发生效力是适应非强制行政行为特征的合理做法。 (一)非强制制度中的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524.html -
了解详情
二是《行政诉讼法》第十一条列举的八类具体行政行为的分类标准不统一,从立法技术上讲存在瑕疵;三是肯定列举的叙述模式不利于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因此,笔者 )关于行政诉讼第三人的规定虽然不同(例如称谓、种类及相关法律条文表达有所差异),但行政诉讼第三人的范围大同小异,往往不仅包括与被诉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第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860.html -
了解详情
要求,不仅形式合法,而且要求实质公正,从而使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判断与人民的主观权利对应起来,提升了行政行为相对于人民之正当性与可接受性。总之,对待 的处罚或者不利益,但也有可能带给人民各种不同的利益。至于Verwahungsakt为何不直接译为行政行为,而采用行政处分一词,大体是因为受到日本影响,日本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925.html -
了解详情
项假冒专利行为宜单独另行设置刑法条款。理由在于:一是行为的对象不同。第二项和第四项行为的对象分别是第一项所述产品和专利证书、专利文件及专利申请文件, 的修改没有采用这一模式,也没有解决假冒专利行为的明确界定问题,而是留给其下位的《专利法实施细则》来完成。但是,必须明确的是,后者作为行政法规,其有关假冒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6927.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的情况下应适用,可以参照行政规章。第三,行政立法适用客体、调整范围与法律不同,行政法规调整的范围就是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它基本上都是管理性规范 现实中,一些政府部门往往从维护本部门、本地区的利益出发,借用抽象行政行为来延伸和扩张其行政职权。抽象行政行为的负效应日益暴露出来,它有可能成为众多违法行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7580.html -
了解详情
形式法治的尊崇,其正当性几乎不会受到挑战。 然而,这种不同并不意味着良知自由与无效行政行为没有关联。首先,良知究竟是指什么,固难一时澄清,但本文倾向于 于行政机关作出对公民不利的行政行为场合。由于在不利行政行为的执行权配置方面,法律、法规有两种模式的设置-行政自行强制执行和申请司法执行,所以,公民正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406.html -
了解详情
我国《立法法》也对此作出了专门规定。由此可见,我国对于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制约主要通过人大常委会和政府两种不同监督途径实现的。但是从实践来看,我国包括 要求。 综上,笔者认为为了切实履行WTO规定的义务,选择司法审查模式监督抽象行政行为具有积极意义。但是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查范围不宜过宽。如何确定适度审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325.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作出明确的列举规定,但仍不可避免由于认识上存在的差异,不同的人对无效行政行为的判断也会出现偏差。如果有权机关不予认同,相对人就可能失去对一般违法行为寻求 上的困难。因此从举证责任的分配来看,由原告来证明行政行为无效也是合理和可行的。 关于确认无效诉讼与撤销诉讼的关系,有两种模式可供我们选择:一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18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