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形在大陆法系的国家中也个别地存在。例如,意大利刑法中仍然留有客观责任的残迹,按照通说,该国刑法典第584 条规定的超故意杀人罪,行为人应对被害人的死亡承担客观责任[10 ] 。但是,为了防止不当地扩大处罚范围,从而带来不公正的结果,于是,要求从严认定因果关系,甚至出现了,以前述行为人能否预见来认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303.html -
了解详情
条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11.15 法释[2000] 第六条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依照刑法第二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4025.html -
了解详情
反对,可以考虑在被告人无力或无足够的能力对被害人进行刑事附带民事赔偿的情况下,由国家对被害人进行及时、适当的救助,有条件的地方实行及时、足额 法律网-法学在线》 【参考文献】 [1] 关于死刑复核制度的条文,在我国的刑事法律规范中寥寥可数。[2] 1954年《人民法院组织法》第11条规定,死刑案件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8545.html -
了解详情
向社会获得救济,然后由保障机构再向被告人代位追偿。但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机构尚未建立,相关制度也未出台,应当尽快建立完善。 2、建立法院与 ),并有权扣押相关车辆为担保,这样可以切实保障被害人的权利得以实现。 4、把精神损失纳入受案范围,扩大刑事诉讼法中关于附带民事案件的适用,统一案件赔偿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738.html -
了解详情
和特别加重犯来规定的,并没有将犯罪行为包括在先行行为之内。在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规定有: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418.html -
了解详情
力量(包括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法院)对家庭暴力施暴者进惩罚,对受害人进行司法救助,从而有效控制家庭暴力犯罪的发生。司法控制具有以下的特点:?1.警察机构担负对 家庭暴力的处理结果,不仅涉及到施暴人的利益,还涉及到被害人的利益。一旦家庭暴力案件进入刑事司法程序,检察机关的起诉和法院的判决都是代表国家行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222.html -
了解详情
就保护了见义勇为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起到了鼓励见义勇为的作用。“为了保护被害人的利益,鼓励见义勇为,草案中增加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 进行正当防卫,同样极大鼓励了见义勇为。刑法上的紧急避险制度可以排除避险人的刑事责任,也同样鼓励了见义勇为。应该注意的是,见义勇为与正当防卫、紧急避险并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34.html -
了解详情
责任;公安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护送流浪乞讨或者离家出走的未成年人到救助场所,由救助场所予以救助和妥善照顾,并及时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领回。 对 应当通知监护人到场。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办理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刑事案件,应当保护被害人的名誉。 第五十七条对羁押、服刑的未成年人,应当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61380.html -
了解详情
公安机关在一定范围内帮助查找的; 3、公众遇到危难,处于孤立无援状况,需要立即救助的; 4、涉及水、电、气、热等公共设施出现险情,威胁公共安全、 送达人民检察院。 5、向法院直接自诉 对于告诉才处理的案件、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6006.html -
了解详情
应在比例原则的考虑之内。抽象的造成不应有的损害需要通过目的解释进一步细化。基于被害人自身的艰难境地,不得已提前伤害他人的法益的,不能认定为造成不应有的 利益而牺牲了他人的同等利益,也只是道德上与民法上的责任,不能因此追究刑事责任。[4] 在保护的利益和损害的利益之间性质不同时,同样存在利益的对比衡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925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