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人民检察院起诉书、人民法院判决书,必须忠实于事实真象。故意隐瞒事实真象的,应当追究责任。第五十二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 保守秘密。第一百一十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1501.html -
了解详情
属于下列罪行之一的:(1)过失犯罪的案件。人们普遍认为,过失犯罪较之故意的心理态度,罪过较轻,加害人与被害人之间一般不存在较深的仇怨 的实质公平对犯罪大学生暂缓起诉的思考{N}.法制日报,20030703. {9}陈光中.关于附条件不起诉问题的思考{J}.人民检察,2007(24):78. {10}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0974.html -
了解详情
还是嘱托他人杀死自己,都没有侵害他人的生命这一保护法益,所以被害人不成立故意杀人的教唆犯。如果认为同意伤害构成犯罪的话29则基于同样的道理,嘱托他人伤害 他人作伪证的,则因为并不缺乏期待可能性,而认定为妨害作证罪。[31]对于本犯教唆他人冒名顶替的,司法实践中往往仅将受指使冒名顶替者作为包庇罪处罚,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6099.html -
了解详情
年4月首次尝试将社会调查报告引入成年人的量刑程序中,由法院委托被告人所在地的司法所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出具关于被告人一贯表现的社会调查报告,以作为法院量刑的参考 )故意针对弱者的犯罪;(11)使用武器威胁或伤害被害人;(12)故意、无理由地超过犯罪所需施加暴力或者毁坏财物;(13)滥用权力或信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143.html -
了解详情
,可以赦免;对于故意数次触犯刑法的,坚决处罚。各个朝代无不区分故意、过失,偶犯惯犯,自首等。在我国传统刑法中,还确立了意思责任原则。周公在对康叔的告诫中 具有一些特殊的身份而不同。良民贱民犯罪,对良民处罚从轻,对贱民从重;尊卑之间相犯伤害之类的犯罪,对尊辈从轻,卑者从重;官民相犯,官员从轻,百姓从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861.html -
了解详情
21日刑集9辑874页);2.对于把鲤鱼从养鱼池中放出的行为,判定属于损坏器物罪中的对物伤害行为(大判明治44年〔1911年〕2月27日刑录 有规避更为慎重严谨的法律制定程序之嫌呢? [24]责任能力、处罚条件等,并非行为人的故意的认识对象,通常情况下,不属于行为人在选择行为之际的考虑情况。为此,就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74.html -
了解详情
嘱托他人杀死自己,都没有侵害他人的生命这一保护法益,所以被害人不成立故意杀人的教唆犯。如果认为同意伤害构成犯罪的话,(29)则基于同样的道理,嘱托他人伤害 他人作伪证的,则因为并不缺乏期待可能性,而认定为妨害作证罪。(31)对于本犯教唆他人冒名顶替的,司法实践中往往仅将受指使冒名顶替者作为包庇罪处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451.html -
了解详情
,在同是故意犯罪或同是过失犯罪的情况下,不同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的大小,就应该决定于客观的危害。② 因此,这里侧重分析社会危害性的客观危害的侧面。 关于社会危害性的 事态的发展,使危险成为过去存在过的状态。在刑法中研究危险,应该是指后一种危险,即过去的危险,因为认定与追究犯罪是一种事后的评价而不是事中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748.html -
了解详情
命案中,因关注于严惩罪犯而忽视了对自首、正当防卫等 情节的认定。可见在部分司法人员中已形成了重刑主义的思维定式和办案模式,他们推崇刑罚的威慑功能,寄予了 司法者在严格执法的前提下,也应充分认识到犯罪给被害人一方所造成的巨大身心伤害和物质利益的损失,并在现行法律、政策和相关制度容许的范围内,积极地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9577.html -
了解详情
,可以赦免;对于故意数次触犯刑法的,坚决处罚。各个朝代无不区分故意、过失,偶犯惯犯,自首等。在我国传统刑法中,还确立了意思责任原则。周公在对康叔的告诫中 具有一些特殊的身份而不同。良民贱民犯罪,对良民处罚从轻,对贱民从重;尊卑之间相犯伤害之类的犯罪,对尊辈从轻,卑者从重;官民相犯,官员从轻,百姓从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07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