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一种限制。如上文所述,司法过程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依法进行,这是法治原则的基本要求,如果超出了这种限制,就是对司法权的一种滥用;第三,法律对司法权 学者在讨论基层法官素质时就对1989年到1997年一审民事案件判决上诉率进行过分析,结论是:民事诉讼一审判决的上诉率一直趋于下降。[21]这一研究结论从一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009.html -
了解详情
的一个证据是,在当代德国法实践中,“探知主义原则在一些公法诉讼中进一步被抛弃”。[9]例如,在近期的德国民事诉讼的改革中,当事人对于法官在证据判断的过程 光彩依然鲜亮照人。与法官依职权介入相伴随的,当事人对抗法官的权利也在扩展,当事人主导诉讼和对自身权利自由处分的格局仍未被改变。[8]参见沈达明编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83.html -
了解详情
。就前者而言,我国民事诉讼法已经无懈可击,就后者而言,则还存在相当的缺陷:1、撤诉权的享有不对等撤回起诉是原告的诉讼权利,是处分原则的应然反映。 起诉后可以再次起诉。在原告撤回起诉前,被告为抗辩原告往往收集有关证据,付出了诉讼成本,此种成本,原告不负赔偿责任。如果原告撤回起诉后再次起诉,被告将再次应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65.html -
了解详情
也就不得不再次碰壁。[11]法院调解中的当事人让步和当事人达成诉讼和解、当事人撤诉一样,都是处分原则的体现。另外,从法院调解的运行机理而言,若无当事人一方的 的运作方式》,《法律科学》1996年第4期。[5]、常怡主编:《民事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83页。[6]、章武生等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16.html -
了解详情
派的观点。谷口安平教授在其著作《程序的正义与诉讼》一书中提出“新对抗性原则”的概念,即以积极能动的当事者和积极能动的法官共同协作为特征。德国著名法官瓦塞 规则值得我们借鉴。《法国新民事诉讼法典》第12条(4)规定:诉讼一旦开始,当事人得就其能自由处分的权利以明示的合意把辩论的范围限于某些法律定性和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05.html -
了解详情
财产的主体,合伙人对合伙财产享有所有权。根据一物一权原则,既然合伙人对合伙财产享有所有权,就不可能存在另一个主体对合伙财产也享有所有权,即合伙本身对 必须经全体合伙人同意。而在民事诉讼中,如果处分实体权利,必须通过处分诉讼权利来实现。通过对诉讼权利的处分,不仅可以处分合伙的一般财产权利,而且事关合伙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426.html -
了解详情
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的可变更民事行为法律后果的实现,只有在当事人提出请求的前提下人民法院才可予以审查裁判,否则将构成对处分原则的违背,不符合人民法院审判活动 限制,在法律适用上应当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三十四条第三款的规定,将请求变更权的行使期限届定为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143.html -
了解详情
进行自由裁量,并且不得背离宪法及法律的整体秩序和精神。民事诉讼中,纵然当事人享有高度的意思自治,依法可以自由地处分其诉讼权利和实体权益,但是在国家强制性和 。这是其他民事纠纷解决机制所不及的。法律社会遵守“司法最终解决”原则,在解决民事纠纷领域中,民事诉讼是解决民事纠纷的最终方式,诉讼的结果是解决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04.html -
了解详情
来说,即国民享有平等权,在民事诉讼法中则体现为诉讼当事人平等原则。与辩论原则和处分原则相对应的是司法消极性原则,辩论原则和处分原则可以认为是宪法自由权在民事 而且这一趋势日益呈现出普遍性,如今,许多国家和地区已将诉权上升为宪法上的基本权利。①可以说,在事实上,所有国家都承认国民享有诉权(司法救济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37.html -
了解详情
共同诉讼而影响处分原则的实现,则是不恰当的。因为“诉讼程序应该是以实体法上的法律关系获得圆满解决为最大目标,不能因为民事诉讼各种程序技术上的问题 我民事诉讼法及多数大陆法系国家采用“起诉之效力,不及于当事人以外之人”处分权主义原则完全不同,职权主义性质极为浓厚。如果说,这种说法在不可分之诉中还有一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7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