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发生冲突时,公共利益优先。在刑民交叉案件中,民事不法行为侵犯的客体是公民、法人的个体利益,而刑事犯罪侵犯的客体主要是社会公共利益或秩序。如果将民事 判决书应予说明,判决主文不体现追缴或责令退赔的内容;(3)刑事判决未生效(如提出上诉或抗诉)的情形下,民事判决直接认定合同责任,其与追缴退赔的冲突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3084.html -
了解详情
的运行严格限制在法律设定的轨道上,绝不能让权力超越边界,变成可以任意侵害公民权利的工具。 八、深刻领会分工与制约的有机统一,牢固树立自觉接受监督制约 提出申请、人民法院审理决定的分别授权,以及利害关系人等参加诉讼、提出上诉和申请复议等。我们要牢固树立自觉接受监督制约的观念,认真贯彻与公安机关、人民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7600.html -
了解详情
这种义务的责任。当事人在诉讼中应当向法院和对方当事人说真话是社会主义制度下每一公民的一种道德义务,并有必要将这种义务转化为法律义务和形成一种责任机制 的评价。在前述情况下,如果当事人因此遭受不利判决,应允许当事人以适用法律错误为由提出上诉或再审。 【作者简介】 柯阳友,河北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吴英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740.html -
了解详情
等做法屡禁不止,甚至愈演愈烈,严重损害了刑事司法的公正,造成恶劣影响。守法上,普通公民,特别是很多国家公务员、官员的程序意识极为淡薄,认为遵守法律就是遵守实体法,违反 抗衡。辨护权地审判权的间接制衡在于对不利于被告人的错误判决被告方有权提出上诉,即以被告人的辨护权限制、约束法院的审判权,以此来实现一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296.html -
了解详情
期刊不具有关联性。综上,一审判决驳回刘翔诉讼请求。[4]刘翔不服,提出上诉。 (四)二审裁判理由及结果 二审法院认为,如何使用肖像,原则上应 的肖像权等人格权予以限制,是因为维护公共利益满足公众兴趣、保护舆论监督权以及保障公民知情权的需要。[10]而这些需要皆因为涉及公共利益而获得正当性。另一方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381.html -
了解详情
列为非诉讼事件,适用特别程序,允许调解结案,法院一审裁决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不允许提出上诉,这样可及时解决纠纷,有利于保护非监护一方的探望权和子女的健康成长。 权问题》,赵运全,《法律科学》,1995年第8期 (5)《新编公民民事法律手册》,兰州出版社,1999年3月 (6)《法学通论》,贵州人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8682.html -
了解详情
的做法将招致公司的用户大幅度削减,并增加许多额外开销。毕竟网络没有边界,公民就地注册国外网站易如反掌,因此,除了把网民赶出国,自由通讯法案起不到 地帮助读者找到要找的内容。不过联邦法官的判决没有令Ticketmaster服气,该公司提出上诉。这是一场对互联网业未来竞争产生深远意义的官司。 实例二:美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962.html -
了解详情
制约与监督同样也不会是万能的。举例来讲,当事人不服一审判决,可以在15日内提出上诉,这无疑为当事人提供了一种制约法院的法定手段,时限的规定确是必要 、审判监督、监所监督等任务之外,还担负着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团体以及公民个人的行为是否合法进行监督的任务。事实上,双方或多方违法进行民事活动,损害国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419.html -
了解详情
坚持的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司法原则,纠正错误裁判,切实保护国家、集体和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法完善了申请再审的程序。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法院提出。法院对当事人的异议应当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定,当事人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出上诉,二审法院也必须审理并作出裁定。通过此程序,应该说,绝大多数管辖错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927.html -
了解详情
或者在繁忙的城市生活中能够在农村有一处放松心情的住处。而所有这些作为公民的基本愿望都会因为目前的土地政策和宅基地制度而无法实现。 (四)宅基地的隐形交易 的住房,判决李玉兰将诉争房屋及院落腾退给马海涛。李玉兰不服提出上诉。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宅基地使用权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的权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662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