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面的立法 完善立法,是财产刑得以有效执行的前提和关键。应当以法律或司法解释的形式,对执行主体、法律依据及执行程序等作出明确规定。罚金和没收财产 的罪犯,能够自觉交纳罚金或者自愿履行没收财产的,可以建议人民法院给予较大幅度的减刑;对于符合假释条件的,可以建议给予假释。将惩罚与宽大相结合,这样也有利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737.html -
了解详情
机关、单位,也应属于到案。这些个人主要是指非在执行职务之中的司法机关及其他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如果是犯罪分子被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 50条、第78条和1997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犯罪分子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为是确有立功表现:(1)揭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035.html -
了解详情
,限制了死缓、无期徒刑的减刑,增加特殊累犯的种类,完善假释、缓刑的适用条件,通过创设社区矫正制度、法院禁止令等规范管制及缓刑、假释的执行方式,加强监管 其中的内容其实是200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94条第1款的解释》这一立法解释中的内容,此次修正案无非将其直接作为刑法条文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3372.html -
了解详情
,限制了死缓、无期徒刑的减刑,增加特殊累犯的种类,完善假释、缓刑的适用条件,通过创设社区矫正制度、法院禁止令等规范管制及缓刑、假释的执行方式,加强监管 其中的内容其实是200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94条第1款的解释》这一立法解释中的内容,此次修正案无非将其直接作为刑法条文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3365.html -
了解详情
社区矫正制度只有两高两部联合发出的 关于社区矫正的通知,除此之外我们找不到一部完善的、统一的社区矫正法律,有些文件只是司法解释或地方性法规,其法律地位同社区 挽救的方针;刑罚原则应该趋于轻缓,体现谦抑的思想;缓刑、减刑和假释的条件应该适当放宽。 2、制定与完善其他配套法律法规。为了增强少年犯社区矫正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8416.html -
了解详情
的民意从八成下降到五成六。说明民意对此是相当支持的。已故林山田教授坚持废除死刑的先决条件就是要有永不假释的终生监禁。[92]但在一次公听会上,学者专家都 》,《中国时报》2010年3月18日,第A24版。 [99] 谢启大:《台湾地区的司法状况及法律改革》,载崔敏主编:《刑事诉讼与证据运用》(第三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2431.html -
了解详情
条第2款、第13条、第17条规定,对被判处管制、被适用缓刑和假释的犯罪分子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刑法修正案(八)》将社区矫正纳入刑法,意义重大 了全国人大常委会2002年立法解释的规定,没有将保护伞规定为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必备特征。我们认为,这是一个缺憾。因为无论是从全国打黑除恶的司法实践经验来看,还是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440.html -
了解详情
条第2款、第13条、第17条规定,对被判处管制、被适用缓刑和假释的犯罪分子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刑法修正案(八)》将社区矫正纳入刑法,意义重大 了全国人大常委会2002年立法解释的规定,没有将保护伞规定为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必备特征。我们认为,这是一个缺憾。因为无论是从全国打黑除恶的司法实践经验来看,还是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503.html -
了解详情
原一审量刑之所以不合理,就主要是源于这个片面认识,而不是主要源自立法及司法解释规定的缺陷。[13]从表面上看,量刑公正源自量刑合理,量刑权威来自量刑合法; 为执行刑裁量制度。 [11]实际上,有研究表明,执行刑还存在于刑期折抵、缓刑、减刑、假释场合。 [12]实践中,有一些法院把《刑法》第13条的但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312.html -
了解详情
地执行。 4、相关配套制度缺乏,对扣押财产移送不规范。按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的规定,犯罪人犯罪所得及个人财产一般须经人民法院就刑事案件作出生效判决之后由人民法院 被告人认罪、悔罪,就可视为被告人主动缴纳而给予从轻处罚。二是将财产刑的执行情况作为决定减刑、假释的重要依据。在司法实践中,将犯人对财产刑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739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