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嫌疑人,而不再向检察机关移送审查起诉,因而造成案件流失。 二、不捕案件监督薄弱的症结 (一)立法不完善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69条和最高人民检察院、 捕后不诉率的高低作为衡量本部门审查批捕工作成绩的标准之一,认为捕后不起诉的越少,说明办案质量越高,反之则说明办案质量越低。 4.侦查监督衔接机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396.html -
了解详情
了重视。[1]在现代法治国家,当事人对诉讼的参与性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刑事程序公正性的重要标准。 从更为开放的意义上来说,司法民主化不仅意味着当事人对诉讼的 决定,有权获得不起诉决定书。这就赋予了被害人以知情权。 (2)检察院和被告人享有在场权。尽管我国刑事诉讼法并未就此作出明确规定,但是从司法实践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198.html -
了解详情
允许的。 二、立案监督立法方面存在的缺陷 (一)刑事立案监督案件的受理标准不明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87条规定: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 方面,一是人民检察院在法律监督活动中,发现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立案,可以通过审查批捕和审查起诉两个环节予以纠正;二是控告人(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196.html -
了解详情
脚根。当然,赋予被害人向被告人行使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法律无法确定统一的赔偿标准。这种赔偿既是对被告人的惩罚也是对被害人的补偿。具体赔偿额可以根据犯罪 或其法定代理人决定。 七、关于刑事被害人对公诉案件的直接起诉权 为防止检察机关滥用不起诉决定权而有罪不诉,刑事诉讼法赋予被害人对公诉案件行使补充起诉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870.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才是定罪量刑的依据,查证属实是证据运用的基础性原则。 (二)重证据,不轻信口供原则。《刑事诉讼法》第46条规定: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 判决。即采取疑案从无的作法;也有的在侦查阶段对确定不了的事实情节采取不结案、不起诉、也不撤案而挂在一边的作法。 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归根到底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853.html -
了解详情
问题: 1、我国刑事诉讼法第86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 阶段中主要是检察官的自由裁量权问题。经过批捕和审查起诉的案件一般都会送至法院,因为一旦不起诉的话,案件的侦查机关和检察机关等相关部门就要按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835.html -
了解详情
且可以有两次补充侦查,因此,审查起诉阶段的逮捕期限,由于补充侦查的存在,实际上可以再延长两个月 由于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刑事羁押期限较长,[3]因此,与 功能,这一制度现已成为国际刑事司法最低标准的内容。 [3] 在此所说的尚只是法定的、可计算的刑事羁押期限,实际上,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还存在一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573.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嫌疑人在侦查起诉阶段获得刑事法律援助不仅是人权保障的必须,更是一种现实的需要。 要让刑事法律援助贯穿于刑事诉讼的始终,就要在我国的刑事诉讼法立法中确立刑事 本质是使公民受到平等法律保护,是人权的保障,二者不能等同。如果参照最低生活保障来制定受援人的经济审查标准,其结果将使大量的需要援助的对象被排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883.html -
了解详情
。不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能掌握刑事司法的精髓。法律追求秩序,因而它首先是限制恣意横行、无法无天的现象。从这个意义上说,刑事诉讼法首先是减少和杜绝冤假错案 。所以,羁押可以说是依附于拘留和逮捕的,没有独立性,当然更没有独立的羁押标准。这样,对于杀人强奸的犯罪嫌疑人可以拘留,对于一般的偷盗也可以拘留,并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044.html -
了解详情
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2)对于下列情形,应当作出不起诉的决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时犯罪的;犯罪已过诉讼失效期限的;经特赦令免除 作更为具体的规定。《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确有错误的刑事判决有权抗诉,但确有错误的范围并不明确界定,实践中掌握的标准不一,特别是涉及人民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00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