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通过行政管理去解决。”[17]这就大大收缩了政府职能的范围,扩大了社会自治的空间,贯彻了有限政府的理念。在此基础上,《纲要》进一步从 加以保障与确认。[28]该法是“私法自治”精神的最初法律体现,但仍然遗留了许多计划经济的痕迹和影响。1993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而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21.html -
了解详情
法治文化背景下,司法运作和司法改革是推行宪政一种较佳的路径选择。从这一点,违宪审查甚至宪政的司法进路以及最高法院的宪法化是一个时代发展趋势,是宪政民主 解决人民对诸如正义、平等、自由与权利等价值诉求问题的,“宪政的国家理性是指使一个‘法治政府’秩序化更有效的东西”(弗里德里克语),这就要求一个宪政国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067.html -
了解详情
明文的宪法性或法律规定作为依据〔4〕,《宪法》最典型的权力授予为共和国议会授予政府的立法许可〔5〕。而《宪法》第二百零一条明文规定了政府具有立法 黄显辉,《澳门政治体制与法渊源》,东方葡萄牙学会,1992年。 4. 《澳门的宪政制度及司法组织》,法律翻译办公室,1995年。 5. 《法域纵横》总第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652.html -
了解详情
归属主体(人民)——为了“以税赋换保护”,以便“以暴制暴”——设计产生了国家权力的行使主体:国家权力机关系统。这样,近现代社会逐渐实现了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 公民诉权[17]与行政权的规控 从现代宪政理念出发,公民诉权应是宪法和法律保护的其他性质权利和自由的保障性人权。因为,相对于政府的保障责任而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491.html -
了解详情
的交互影响。 关键词:中国行政法治;百年历程回顾;世纪初的机遇和挑战;21世纪发展趋势 在宪政体制下有效约束行政权力,稳健实现依法行政,保护行政相对 监察监督。同时根据1982年宪法的规定设立了国家审计机关,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以及国家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446.html -
了解详情
建国以来的法律、法令(除同五届全国人大制定的宪法、法律以及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制定、批准的法令相抵触的以外)恢复了效力。此后,我国在人事和组织行政 届全国人大通过《行政处罚法》,标志着我国行政程序立法进入新时期。)中国逐步向宪政时期迈进。 4.国外行政法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近年来,除各国行政法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426.html -
了解详情
设计一部适应并能促进民国共和宪政的新宪法兴味盎然,出现了诸多宪法草案,既有政府的,也有民间的。①民间宪法起草者在各自的宪草里,充分表达了他们 ,也就是推进了司法独立。 可见,如何论证行政诉讼模式与司法独立之关系是行政诉讼模式选择的另一个主要争点。 (三)历史传统应如何考量 尽管从清末到民初近代中国经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960.html -
了解详情
法,必须扬善抑恶,最大限度地彰显它的理性,最有效地制约限制它的“必要的恶”。一、紧急状态法的宪政立法原理与宪法相比较,紧急状态法有很多类似于宪法的地方 法律关系的主体,涉及中国与外国、国际组织的法律关系,在外国的中国公权力主体、私权利主体与所在国政府的法律关系,外国公权力主体和私权利主体在中国与中国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51.html -
了解详情
近代的《权利法案》奠定了正当程序的宪法原则地位。正当程序条款作为一项重要宪法原则在美国宪政史上发挥重大作用离不开美国最高法院的司法审查权,美国最高法院的司法 形成了一种相对完善的宪法规定。平等参与使人民确信宪法是人民意志与利益的体现,产生对宪法政治上的权威的认可与信赖。相反,如果立宪起于政府而不是人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28.html -
了解详情
对人们自由的最大威胁就是专横的、不受制约的权力,为了保障人权,限制政府的权力,人们才制定宪法,为政府权力的运行设定轨道。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之间的矛盾被 对社会的控制力量还很强大,法治与宪政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政府的推动,而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领导党和执政党,那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于我国的法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8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