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我们,民事诉讼证据的交换不仅仅是当事人双方当庭将各自持有的证据进行交换,而更为重要的是一方当事人应对方当事人的要求提出有效证据来,对案情中的争执焦点起到 才提交,无形中会给一审法院造成执法被动局面,影响审判质量与效率。有鉴于此,举证时效问题应从立法上给予完善,焦点是由谁来决定时效,是以法律来确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60.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规定》第74条之自认制度在海事确权诉讼中的运用所遇到的问题,作一番探讨,以求教于同仁。一、确权诉讼的特殊性《海诉法》第十章“债权登记与受偿 中相关证据审查标准,以裨补缺漏。在民事诉讼中,一方于诉讼上的自认,一般具有全部或部分免除对方就比承认的事实负举证责任的作用。但是,能否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40.html -
了解详情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称《规定》)第九条规定:“下列事实,当事人无须举证证明:(一)众所周知的事实;(二)自然规律及定理; 都有一定的作用。但司法实践中,依据已生效的裁判文书所确认的事实作为定案的依据,仍有不少问题值得研究,有必要区分不同情况进行处理。比如,在一方当事人对已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768.html -
了解详情
表示承认的……”但对拟制自认却未作明确,直至2001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第八条第二、三款以司法解释 又未表示否认,而采取消极的沉默,对方当事人即无需举证证明,赋予诉讼中的拟制自认以确定的法律效力符合尊重当事人处分诉讼权利的司法原则,有利于查明案情,节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525.html -
了解详情
的民事抗诉制度不足以发挥人民检察院在民事诉讼中的审判监督作用,在修改后的民诉法中应当加强检察机关的监督职能,改现行制度中的“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事后” 及改良意见》,《法学》1999年第12期。(5)李浩《民事诉讼检察监督若干问题研究》,《中国法学》1999年第3期。(6)1995年10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381.html -
了解详情
还没有专门就审前程序进行规定,只是将民事诉讼中的审前程序称为“审理前的准备”,并未上升到“程序”的高度。所谓审理前的准备,是指人民法院在受理案件后, 中的当事人举证、质证、辩论等一系列对抗式的诉讼活动流于形式。为此,本文试结合我国审判方式改革的实际,分析我国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的客观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947.html -
了解详情
研究视角仅限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发生的事故损害赔偿举证责任分配问题。 一、道路事故损害赔偿归责原则与举证责任之关系 在民事侵权诉讼中,侵权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出台,从根本上纠正了这种有背历史发展方向的规定。该法第76条规定: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431.html -
了解详情
双方当事人,还是法院似乎都显得有些无可奈何。在此,笔者试着就医患纠纷案件中的有关问题加以分析,以期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关于医院与患者之间发生纠纷后的 主张,谁举证”的原则,患者则需要举出医疗事故构成要件中五个方面的证据,并获得法院的认可,其请求才能得到支持。然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981.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中的举证、质证与认证问题,是指能为法官在庭审中了解和把握案件事实真相,认定案件性质以及能为法庭科学裁判提供法律事实依据的关键性的诉讼程序问题。 的是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同行政机关在具体行政行为上的法律关系,故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质证与认证就有不同于刑事、民事诉讼的内涵和特点。本文就行政诉讼中的举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020.html -
了解详情
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在附带民事诉讼部分则实行“谁主张谁举证”的证据规则,附带民事诉讼双方当事人各自负有举证责任提出证据以证明自己的主张。 2、调解问题。根据现行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案件(除行政赔偿案件外)一律不适用调解,但行政附带民事诉讼中的附带民事部分可以适用调解,因为附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20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