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的内涵,强化法官独立和审级独立独立审判是我国民事诉讼活动的基本原则之一。但《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独立审判,主要是强调法院独立于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 之处。首先,调解是当事人行使处分权的重要表现,调解一经成立,说明双方当事人在一定程度上处分了自己的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任何一方不得反悔。调解本来就是建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13.html -
了解详情
制约,往往容易造成泛滥。(2)检察机关的抗诉监督是对私权的不当干预,侵害民事诉讼当事人的处分权,有悖于处分原则。(3)检察机关抗诉监督 实事求是”外,还要求是“有错必纠”。“有错必纠”是以“实事求是”为前提条件的,如果审判不“实事求是”,那么就是“有错”必须“纠正”,因此,是否“实事求是”是界定“错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37.html -
了解详情
的认识过程而言,有错必纠是不可能的。其次,民事诉讼的特点是依靠当事人主观互动,当事人通过行使程序权利而处分实体权利,当事人通过提供证据对案件事实进行证明 民事再审程序是作为一种非常救济程序而存在的,这也是我国二审终审原则的核心内容。这样的设计意味着当事人应当在正常的救济程序即一审、二审程序中提供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36.html -
了解详情
斥期间的某些特点,设定权利最长主张期间是弥补诉讼时效期间不足的需要,是稳定民事法律关系的需要。通常,权利的行使和保护是以权利合法有效存在为前提,故权利人 权利人行使权利不得损害社会利益和违背公序良俗外,原则上无必要规定任何期间以保护权利。(权利的处分也正是体现了支配权的性质,从而决定了其无须期间的约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994.html -
了解详情
来说,即国民享有平等权,在民事诉讼法中则体现为诉讼当事人平等原则。与辩论原则和处分原则相对应的是司法消极性原则,辩论原则和处分原则可以认为是宪法自由权在民事 而且这一趋势日益呈现出普遍性,如今,许多国家和地区已将诉权上升为宪法上的基本权利。①可以说,在事实上,所有国家都承认国民享有诉权(司法救济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499.html -
了解详情
的裁判提出抗诉,显然是违背了私法自治的处分原则,是国家权力对私法权利的干预。另一方面,即使一方当事人在上诉期间不上诉,在裁判生效后又向检察院 事后监督。对这种“事后监督”案件的再审应当体现民事诉讼的“两便”原则,即使利当事人诉讼和便利人民法院再审审判。由于作出生效裁判的人民法院对案情比较熟悉,审理起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381.html -
了解详情
就在于建立一种制度-能够保障发现回避情形存在与否的制度。信息披露制度是世界各国证券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公开原则的具体体现。(3)信息披露作为现代证券市场 对称与证券市场有相同之处: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和审判人员对于审判人员是否具有应当回避的情形(信息)的掌握是绝对不对称的,如果审判人员不予介绍(披露)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171.html -
了解详情
又分为两类:一类是一般委托或普通委托,即委托代理人只能为一般的诉讼行为,而不能处分当事人的实体权利;另一类是特别委托,即代理人除代理一般的诉讼行为外 的随意翻悔均被各国法律所严格限制。但是,民事诉讼所奉行的诚实信用原则又决定了司法裁判应当建立在当事人诉答真实的基础之上,如果当事人因各种原因不能抗拒或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068.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之制约和监督不应采取命令和服从的方式,而应通过审级制度的设置和当事人诉权的充分保障来实现,以保证审判独立原则的落实。因此,如何确保法院在行使 《民事诉讼法(试行)》(以下简称试行法)颁布期间,虽然有关民事诉讼的法律文件并不否认对裁定的上诉制度,但是却根本没有规定当事人可对何种裁定提出上诉,因而裁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810.html -
了解详情
地位,具有能随自己意志处分自己权利的自由,这就意味着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主体地位的突显,而法院的角色定位也应渐渐转向“中立”的裁判者。从现代人权 的前提下还要“便于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8]新的两便原则的阐述突出了民事审判权的运行将以诉讼当事人权益的保障为目的,立法应该加以肯定。?(三)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80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