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有诸多新的严格限制,用人单位解除与员工的劳动关系尤其是违法解除的成本大幅增加。为此,用人单位为保证自己行为合法,人事管理日益规范,手段也翻 就离开公司,杳无音讯。于是,公司依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依法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公司发布公告可能意在劳动关系的解除程序与证据问题。但一般来说,公司都制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676.html -
了解详情
3款规定:如果劳动者“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或“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用人单位亦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笔者倾向于第二种观点 合同应尽可能细一些。如果事先双方约定有“末位淘汰”的终止条款,可依劳动合同办事。没有约定的,在本企业末位淘汰制度不完备的情况下,还是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416.html -
了解详情
基数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的计算基数,而实发工资并不能真实体现劳动者的工资水平,比如用人单位不按规定支付加班费、克扣工资等违法行为都可导致实发工资低于劳动者实际的工资,显然也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8548.html -
了解详情
给你一倍工资呢?这不是不劳而获吗? 一些法律工作者如律师,法官也认为,用人单位因为没有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这一违法行为而作出的赔偿,而不是劳动报酬, 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用人单位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而依法应当支付的另外一倍工资属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9591.html -
了解详情
已在城镇各类企业中广泛实施。《劳动法》对订立劳动合同的原则、劳动合同的期限、劳动合同的变更、终止和解除等基本内容作了规定。此外,前劳动部还出台 的择业自主权和用人单位的用人自主权,标志着我国适应市场经济的劳动用工制度基本建立。目前,全国各省、市也相继制定了本地方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地方性法规或规章,对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032.html -
了解详情
最能发挥其作用的岗位去工作。”根据我国《劳动法》,劳动者只要提前30天就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条文的说明》(1994年9月5日)对于 其所支付的费用;(2)用人单位为其支付的培训费用;(3)对生产、经营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4)劳动合同约定的其他赔偿费用。而且对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2609.html -
了解详情
单位解除权的行使条件之一,对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社会保障权的限制主要涉及公务员退休待遇问题,根据人函[2001]27号文件11 ;三是为此类行为设置“个人不受制裁,仅处罚用人单位”的制裁规则,将制裁对象确定为违法的用人单位,《食品安全法》中对食品检验工作人员资格限制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6685.html -
了解详情
。不具有用工资格一般指用人单位未经工商登记或工商登记有严重瑕疵,没有用工权的状况;用人单位从事违法犯罪行为而劳动者主观善意已经付出劳动的;劳动者不具有 合同关系成立并生效的一方当事人对合同订立和生效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主张合同关系变更、解除、终止、撤消一方当事人对引起合同关系变动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341.html -
了解详情
范围主要包括宣告破产企业的职工、濒临破产企业法定整顿期间被精简的职工、企业终止解除劳动合同的工人和企业辞退的职工等四类人员。1993年国务院发布了《国有企业 较大。而职工的自我监督意识不强,加之处于弱势地位,不敢监督单位的缴费行为,造成了用人单位违法行为的长期性、隐蔽性。而又有一些非国有企业用人单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2701.html -
了解详情
范围主要包括宣告破产企业的职工、濒临破产企业法定整顿期间被精简的职工、企业终止解除劳动合同的工人和企业辞退的职工等四类人员。1993年国务院发布了《国有企业 较大。而职工的自我监督意识不强,加之处于弱势地位,不敢监督单位的缴费行为,造成了用人单位违法行为的长期性、隐蔽性。而又有一些非国有企业用人单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20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