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程序举证责任的一般规定,但对于执行程序中的举证责任,民事诉讼法中的执行程序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工作若干问题规定都没有一般性的原则性规定,可以从 三)人民法院依职权调查收集 法院依职权调查收集被执行人财产情况和案件中止、终结执行的依据。首先调查被执行人在有关单位尚未支取的收入情况,在金融机构的存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121.html -
了解详情
而宣传和表现法院工作的寥若晨星,关于执行工作的更是凤毛麟角,难得一见,根本谈不上树立形象、增强震慑力的问题。各级法院及其执行机构自身对宣传工作的不重视 实践中发现,有的被执行人通过抗诉渠道得以立案再审,上级法院裁定中止原判决的执行,但被执行人却从此销声匿迹,再也不到指定的再审机构提交有关材料,致使再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103.html -
了解详情
很多问题,发生案外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救济无门。 (二)司法实务中存在的问题 1、举证责任不明确。在案外人提出异议后,对案外人和申请执行人、被执行人的举证 不负调查取证义务,只负责审核证 据。对逾期不提供证据的,由其自行承担法律后果。 4、完善关于执行异议的提出、审查、上诉或复议的期间规定。对执行异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101.html -
了解详情
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又不履行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有些法律、法规则给予行政主体实现其行政行为的选择权,即可以自行强制执行 问题未作任何具体规定,在这种情况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87条的规定,视为法律、法规未赋予行政机关强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997.html -
了解详情
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执行主体不统一 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的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十三条规定,行政审判庭负责对具体行政行为的 的行政审判力量更有效地进行行政诉讼的审理和宣传,监督和支持依法行政。 二、执行期限不及时 行政管理相对人不起诉又不履行的具体行政行为,人民法院在合理时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956.html -
了解详情
。下文笔者将详细论述。 (二)共有财产在执行实践中的主要问题 1、共有财产执行的法律程序不明确。我国关于执行理论方面的研究相对滞后,直接导致了程序性 ,或者通知其另行提起诉讼;如其争议是针对共有财产分割方式、分割份额等,执行机构可按照下列方式处理:另行组成合议庭进行公开听证。详细了解共有财产的性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915.html -
了解详情
的监督机制 目前的救助制度,大多由人民法院审查,人民法院发放,不可否认,由于人民法院本身就相关执行问题比其他部门更加了解,因此由人民法院发放可以提高效率,但由于执行 该制度的统一规定。就此,相关部门可以深入调研,通过总结各地关于该制度的规定建立统一的执行救助基金制度,并对救助的对象、标准、操作程序等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062.html -
了解详情
于对申请进行及时审查,从而形成抽屉案、口袋案的。 (三)恢复申请的期限混乱。最高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67条规定:申请恢复执行 符合执行工作实际情况。 (二)恢复流程管理规范不完善。执行工作目前主要靠《民事诉讼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工作的规定来开展工作,缺乏明确具体的操作规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029.html -
了解详情
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这样改变了原民事诉讼法关于执行期限为除斥期间的规定。债权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法院应当审查其是否在法定期限内申请。如果 规定适用诉讼时效的中止、中断的规定,而不是一切规定。了解这一点,许多问题就容易区分了。比如诉讼时效届满,当事人的胜诉权消灭,起诉权并不消灭,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653.html -
了解详情
了积极的作用。 (二)我国现行执行救济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行执行救济制度在立法设计上存在着严重缺陷。 首先,法律关于执行救济的方法单一。我国现行法只 不同的救济方式,并充分考虑到实体权利与程序权利的有机统一,也就是说,当执行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属于程序法上的侵害时,采用程序法上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49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