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则同时具备两个特 征:第一,在位置上位于民法典各分则之前;第二,它不是有关民事权利的具体规则, 而是关于民法一般性规则的法律条文。在这个意义上,无论是 救济,公 力救济由国家以诉讼法予以保障,民法总则所规定者是私力救济。总则应当明确规定自 助行为、正当防卫行为和紧急避险行为,提供权利之私力救济的一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131.html -
了解详情
向警察报案,结果车辆失控,跌入山下,造成车上13人死亡。这种行为既不属于正当防卫,也不是紧急避险,而是实实在在的侵权犯罪行为。因为,此时的司机,就如同消防 或者经承运人许可搭乘的无票旅客。”此即承运人的安全保障义务。此类规定,不仅我国是然,其他国家大都如此,只不过有的规定在《海商法》、《铁路运输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659.html -
了解详情
的例子,可参见Neuner JZ 2003,62f.;S??cker ZRP 2002,288f.;Urlesberger ZAS 2001,75;另一个可能不是故意举出的例子,可参见Baer ZRP 2002,293. [22] 德国联邦司法部的国务秘书(Staatssekret??r)在注释9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248.html -
了解详情
42条规定“侵害物权,造成权利人损害的,权利人可以请求损害赔偿”,这样规定根本不考虑过错与否,乃至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免责,一概规定“造成损害即可请求损害赔偿”显然不 这一人性要求的手段一样,民法对市场经济的调整也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其目的是通过对市场经济关系的调整,使人的才能得以充分发挥,使人们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996.html -
了解详情
人员执行职务时的违法行为造成公民和组织合法权益损害的,国家负责赔偿规则体系。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当人民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 骚乱或采取其他紧急措施造成不应有损失的;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制造成损失的,国家都应予以补偿。五、国家赔偿责任的限制国家赔偿责任是以国家为赔偿主体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956.html -
了解详情
,是受国家的委托并以国家的名义进行的,而不是以法人的名义出现的,因而国家机关的侵权行为在实质上有别于一般法人的侵权行为。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指 》,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安全部、司法部《关于人民警察执行职务中实行正当防卫的具体规定》要求,而任意对公民使用枪支、警棍、警笛、手铐、警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418.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的;(三)作为法定量刑情节的自首、立功、累犯、中止、未遂、正当防卫的证据。人民检察院针对具体案件移送起诉时,“”主要证据“”由人民检察院根据以上规定确定 公正作为诉讼第一层位价值;而诉讼效率只是第二层位价值。但这种区分也不是绝对的,公正与效率如何界定应依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为准。各国刑事诉讼法一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482.html -
了解详情
。新刑法坚持和进一步完善了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基本刑事政策,例如在总则部分对正当防卫、自首、立功、累犯、缓刑、假释、减刑等制度的构成条件等方面作了 先是人类社会理性的选择,它必须符合历史发展的价值取向,具有合理性基础,因为法治不是空中楼阁,而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形态所决定、反映人类社会理性发展的价值取向,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74.html -
了解详情
之”的平等适用原则,根据近代刑法理论,明确了罪与非罪的界限,对故意、过失、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作了规定,明确了既遂与未遂、累犯与俱发等概念;确立 ,人民不得温饱的情况下,“人们犯罪,实在就是整个社会的过失,整个社会之病态,而不是个人之罪过”。想要杜绝犯罪,就应力图改善这种民不聊生之状况;刑罚制裁犯罪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66.html -
了解详情
必须移交人民法院的证据只有“作为法定量刑情节的自首、立功、累犯、中止、未遂、正当防卫等证据”,这就表明办案法官都不见得能全面接触在侦查阶段形成的有利于证明被告人 最大程度地接近于已经发生的案件的客观真实,但我们也知道二者完全切合是不可能的。证据达到什么样的证明程度就可以说“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9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