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就不具备完整的诉讼模式。 二、民事再审理由立法考察 (一) 域外民事再审理由立法考察 域外有关民事再审理由的立法也有两大法系之分。严格来说,英美 。 总的来说,长期以来我国关于再审理由的规定主要体现四大特点:第一,以实事求是、有错必纠作为民事再审制度的指导思想。第二,再审程序的启动凸现强职权主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862.html -
了解详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公民有权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向有关国家机关申诉。申诉实际上是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情况,要求有关 ,徒有公正价值没有效率价值或者不能兼顾效率价值的民事诉讼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事诉讼制度。 在申请再审程序的制度设计和制度运行上,我们也应当贯彻公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590.html -
了解详情
《全国审判监督工作座谈会关于当前审判监督工作若干问题的纪要》第10条、第15条的规定,由当事人申请再审启动再审程序的案件,申请人诉什么就审什么,不诉不 提交的证据,而且要求客观、全面地叙述当事人对证据的质证意见。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五十条、第五十一条关于证据质证内容、顺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798.html -
了解详情
上,关于既判力的理论从来就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有关既判力的学说一直被认为是诉讼法的基础理论之一。[③]从既判力与其他民事诉讼理论的关系来看,在大陆法系 等方面,在法律规定及其解释上,各国一般都严格地予以限定,以缩小通过发动再审来对确定判决的既判力提起挑战的范围。就我国民事诉讼法而言,再审程序的适用几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490.html -
了解详情
质证等等。但如果仅仅这样理解违反程序仍然陷于局限性。因为民事诉讼法(广义的)中的有关规定并不都是关于程序过程要求的规定。有相当一部分是关于程序性问题的 诉讼体制改革发展来看,如果承认我国民事诉讼的基本模式从职权主义向当事人主义转化,就应当在再审程序的启动上改革现有的方式,把启动权交给当事人,以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574.html -
了解详情
在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引起再审的三种途径,但当事人申请再审作为引起再审程序启动的一个重要途径,(也可以说是实质途径),当事人却没有启动再审程序的权利 如果当事人认为该具有终局效力的判决存在缺陷,则可以通过再审申请或者再审之诉请求有关法院予以撤销,以维护其合法权益。 而我国的再审程序的发动则完全不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504.html -
了解详情
。复查的内容,按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九条和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复查,本着申诉什么复查什么,既有程序审查,又有实体审查。看符不符合再审条件,该不该 规定》和《全国立案工作座谈会议纪要》的规定精神。 第二,从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方面看,再审立审分开体现了社会及当事人对诉讼程序公开、公正性的要求。首先,再审立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390.html -
了解详情
有限制的上诉制度,以及许多国家上诉法院对两审终审案件区别对待的或者说用以加速案件处理的简易程序的规定,均体现了上述原理。我国既没有三审终审,也没有对小额诉讼 上文所述,直接将实事求是,有错必纠作为我国民事再审程序的指导思想是不妥当的,亦与国际上公认的民事诉讼理论和制度相悖。当然,从我国现有法官的素质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925.html -
了解详情
对裁判实体错误进行监督之外,也应进一步强化对审判活动程序错误的监督。 我国民事诉讼具有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例如在有关二审法院审理上诉案件涉及原判决违反法定程序之 制度之运转也将更加平顺。 第四,修改后的民诉法对再审期限作出了明确规定,表明立法者对于民事再审程序的价值追求,除了坚持公正与权威外,也进一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000.html -
了解详情
也是为了更好地化解社会矛盾,使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在再审程序中得到有机的融合。开庭审理的,对新的证据必然经过质证后认证。 在理解和把握新证据是否成立时, 》)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有关举证时限规定的通知》(下称《关于适用证据规定的通知》),将再审新证据解释为原审结束后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27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