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的存在是因为它符合人的报复本性。竞争会导致优胜劣汰,从而使社会向前发展;死刑惩罚罪大恶极之人,将一种阻碍社会发展的因素排除出去,同样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加拿大为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加拿大1975年的杀人案件比率是平均每10万人有3.09人;1976年废除死刑,到1980年,下降为每10万人中有2.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801.html -
了解详情
有利于司法机关对案件的审查。尤其是目前老百姓深恶痛绝的政府官员的腐败案件,一旦对犯罪人实行死刑立即执行,很可能会杀人灭口,失去查出更大犯罪分子的机会,让这些幕后人物长出一口气,继续逍遥法外。这使得反腐案件在不能掌握切实证据和处在复杂社会关系干预的情况下步履维艰。同时也会引起群众的误解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620.html -
了解详情
一个大字不识一箩筐的农民或者其他普通民众很难在报纸上发表文章表达对死刑案件的看法,在这个意义上也许可以将民众称之为沉默的大多数,但老百姓的观念 的数据或者结论。 其实,在国外学术界是有这样的例子。有些外国学者为了证明死刑具有超强的威慑力,也搞实证调查, Isaac Ehrlich的研究结论是,在美国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033.html -
了解详情
,这一规则都属于与被告人当事人地位有关的黄金规则。两高三部委《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9条规定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取得的 被害人和证人的人权保障,有助于促进刑事司法的文明化。两高三部委《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对我国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有着重大的发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940.html -
了解详情
法治理念也会产生不可限量的作用。尽管程序法定作为一个程序性的原则,规定在《办理死刑案件证据规定》里面,多少有些不伦不类;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当前《刑事 每一个定案的证据均已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三是证据与证据之间、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不存在矛盾或者矛盾得以合理排除,强调必须排除其他可能性;四是共同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563.html -
了解详情
之死刑的司法控制[J].法律适用,2008,(3). {9}周刚,毛洁.如何把握婚姻家庭矛盾引发故意杀人案件死刑的适用[DA/OL] . http : //rmfyb. chi-nacourt. org/public/detail. php? id=120649.访问日期:2010年1月20日20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203.html -
了解详情
可能性,这显然高于排除合理怀疑标准。 从联合国法律文件来看,排除合理怀疑不是死刑案件的证明标准。1984年联合国《关于保护死刑犯权利的保障措施》第4条 认为,应当修正第33条规定,取消排除一切合理怀疑的提法,以保持文件关于死刑证明标准最高最严格要求的前后表述一致性。 (三)对留有余地的质疑 如前所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031.html -
了解详情
》第23条前段规定之适用范围仅仅局限于因婚姻家庭等民间纠纷激化引发的犯罪案件。对此,最高人民法院有关业务庭的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意见》明确了赔钱 真诚悔罪,法院通常会根据被告人的情节及悔罪表现对其判处死缓。不过,也有些死刑案件中,被告方虽然积极赔偿,被告人也真诚悔罪,但被害方拒绝接受,坚决要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462.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了刑事被告人有接受陪审团公正审判的权利。虽然该权利可以放弃,但是对于死刑案件,不仅由陪审团决定刑事被告人被控罪名是否成立,而且必须由陪审团裁定是否 规定第9条规定:人民陪审员同合议庭其他组成人员意见分歧的,要求合议庭将案件提请院长决定是否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的,应当说明理由;人民陪审员提出的要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009.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了刑事被告人有接受陪审团公正审判的权利。虽然该权利可以放弃,但是对于死刑案件,不仅由陪审团决定刑事被告人被控罪名是否成立,而且必须由陪审团裁定是否 规定第9条规定:人民陪审员同合议庭其他组成人员意见分歧的,要求合议庭将案件提请院长决定是否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的,应当说明理由;人民陪审员提出的要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98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