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制度的严格执行是实现程序公正的基本要求之一。由于审委会讨论案件是不公开的,当事人事先无法知道哪些人参加,何时讨论,根本无法申请回避,使得法律规定的当事人 裁判确有错误,有权提请当期审委会会议主持人决定提交审委会讨论决定是否再审。5?程序的限制与禁止。对法无规定或不能详尽规定的程序,要防止限制其任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962.html -
了解详情
规律,对于法院作出的民事裁判,当事人如不认同,法院规定了救济手段和权利,如上诉、申请再审、执行中和解等。对这些权利当事人可以自由处分,任何人均 检察院,是否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实务中将如何操作?其实,检察院抗诉的民事案件,必然有利于一方当事人。检察院抗诉的目的是,认为法院的裁判有错误,要求法院修改裁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45.html -
了解详情
和协议的自动履行,有利于安定团结和生产建设,也有利于预防纠纷减少诉讼。因此是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过程中广泛采用的方式,发挥着其他方式所无法达到的作用,素有“东方经验”之 法官在调解达成时多想一步,多说一句,当事人因对调解主文产生歧义而一方拒绝履行,另一方申请再审的情况可能就不会出现。 诚然,调解的技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970.html -
了解详情
决策过程往往使当事人对判决结果产生怀疑,不满于一次判决的当事人如果拥有一次倾泄不满的机会,获得上一级法院的复审,那么程序的复杂性、审查案件的法官人数 ,当事人启动这一程序的巨大风险和代价足以使滥用权利的当事人望而却步。例如德国规定,申请再审的当事人必须在申请时提交证据证明,原判决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42.html -
了解详情
,则支持诉讼的有效管理,因为通过诉前的文书交换和协商,当事人对案件的充分准备有助于诉讼迅速进行。当事人违反诉前议定书而不必要地提起诉讼的,法院有权在做出 1再次,就涉诉信访而言,从长远来看,应逐步限制并最终取消当事人的申诉权。例如,《民事诉讼法》设置了当事人的申请再审权,其立法原意在于以此阻止当事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6.html -
了解详情
处理,采纳原告的意见。 编辑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当事人对管辖权有异议的,应当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人民法院 对本案的实体审理。 法院对案件作出的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如果当事人对驳回管辖权异议的裁定和判决一并申诉或申请再审的,法院经过复查,发现管辖虽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3362.html -
了解详情
许多问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渐加深,西方各国 多元文化的入侵,当前我国刑事、民事案件的发案率呈现逐年上升、居高不下的之势,我国法制面临十分严峻的任务。为了侦破 的问题。这种身份的竞合,不利于维护程序正义,有必要对证人的利益条件进行限定:Ⅰ、证人仅为案件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且与本案的诉讼标的或审理结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8169.html -
了解详情
大程度上被搁置,不仅损害了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也给最高人民法院带来了较大的案件负担。 3.死刑复核与再审 再审的对象是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 检察院。在肯定检察机关参与死刑复核程序的合法性后,自然面临着最高人民检察院以什么身份参与死刑复核程序的疑问。从修正案的规定来看,采用了先后规定辩护律师、检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5504.html -
了解详情
的德国,德国《非讼事件法》虽然已经制定了一百多年,但立法、司法和学术界对什么是非讼事件仍然没有统一明确的概念,有关非讼事件以及非讼程序存在的诸多 的案件已经高达1138余万件,司法资源的有限性与民事案件数量暴增之间的紧张关系日益突出。基于社会的多元化与纠纷的多样性,当事人诉争的利益自然也有不同的基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2052.html -
了解详情
号为CLI.1.98761)第八条 民事诉讼当事人有平等的诉讼权利。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保障和便利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5 再审后,经审理发现申请再审人提出的调解违反自愿原则的事由不成立,且调解协议的内容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应当裁定驳回再审申请,并恢复原调解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002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