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案受理,并于1997年11月26日开庭审理,12月3日下述判决书,支持检察院诉讼请求。判决后两被告没有上诉,判决在法定时间生效,方城检察院挽回 “民事公诉”符合法理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李浩教授认为,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检察院介入民事诉讼有必要。虽说国有资产局在管理国有资产,但实际上并没有一个很有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39.html -
了解详情
现代审级制度的原理、西方国家的经验以及我国的现实国情,可根据以下思路重构我国民事诉讼审级制度:针对不同类型的案件,建构多元化的审级制度;重新界定四级法院的 可以将第三审原则上确定为书面审,对书面审的案件,当事人在上诉状中仅对判决书中的法律适用提出异议和理由,终审法院仅对下级法院适用法律上的适当与否作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06.html -
了解详情
案件,可以帮助法庭正确认定事实,判决也就更有把握些,因而表示积极欢迎检察院参与民事诉讼,并希望将此定为经常的业务制度3.此外,最高人民法院还制定了规范性 抗议的期限为10天,不服裁定而提起上诉、抗议的期限为5天,自接到判决书(裁定)的次日起计算。”第55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第一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87.html -
了解详情
中无法操作。例如,检察机关是否有权调阅人民法院的审判卷宗,就没有类似《苏俄民事诉讼法典》第322条关于“检察长在其职权范围内有权从相应的法院调阅民事 参与诉讼,监督审判活动。第四,再审终结,人民法院应当将再审判决书送达提出检察意见的人民检察院。四、纠正违法通知(一)适用范围纠正违法通知,是借鉴刑事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86.html -
了解详情
时间最迟可以在最后一次开庭中法庭辩论结束之时。但在审判实际中,在判决书形成之前,当事人实际上都可以提出新的证据。正是这一配套制度的缺陷,阻碍了 有特殊必要时,审判长可以限制询问。5其他审判官在向审判长报告后,可以询问证人。”民事诉讼规则(1955年制定)第33条规定“(1)当事人对证人的询问按以下顺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50.html -
了解详情
不明白;判决认证是法官对当事人所举的证据经质证后不确认其效力,而是在判决书中对证据的效力进行确认,这种形式能充分发挥合议庭的作用,说明较充分、透彻和 系统的设置和规范,严重制约着我国的职权主义由强转弱的形态,或者说是影响民事诉讼活动中当事人的强烈对抗色彩,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应对证人出庭如下完善:(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24.html -
了解详情
突然袭击的做法随着审判方式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已日益暴露出其弊端。第一,法院判决书认定的事实是根据证据规则认定的法律事实而非客观事实,只要原判决是根据原审 由法律规定检察监督的“事后”特点所决定的。根据现行民诉法的规定,检察院对民事诉讼的监督属于“事后监督”,这种监督是在案件处理完后,可以按照法律规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381.html -
了解详情
是当事人在多元化的程序间进行选择的权利,其价值在于彰显当事人的程序主体地位。民事诉讼主要涉及到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在实体法领域与程序法领域当事人都存在较大范围的 选择由独任法官审理。[8]但审前准备程序也可以发挥其他功能,如防止诉讼突袭、促进和解、简化判决书并提高其质量等。[9]参见曹建明主编:《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093.html -
了解详情
,判决行为的静态结果体现为民事判决书。这种行为建立在法律强制的基础上,最具强制力和权威性。裁定行为是人民法院对有关民事诉讼程序问题作出处理决定的行为 。审判行为质量如何,与法官行为密切相关。所以法官“角色”定位直接涉及到他在诉讼中的权利、作用及行为方式。 长期以来,我国审判人员统称为“国家干部”。直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598.html -
了解详情
中无法操作。例如,检察机关是否有权调阅人民法院的审判卷宗,就没有类似《苏俄民事诉讼法典》第322条关于“检察长在其职权范围内有权从相应的法院调阅民事 参与诉讼,监督审判活动。第四,再审终结,人民法院应当将再审判决书送达提出检察意见的人民检察院。四、纠正违法通知(一)适用范围纠正违法通知,是借鉴刑事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39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