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称《非法证据排除规定》)第1条规定: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取得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手段取得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属于非法 海案,法官审判时都发现了众多疑点,事实、证据存疑,但最后均未能以证据不足依法宣告被告人无罪,而是降格判处有期徒刑或留有余地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疑罪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9987.html -
了解详情
》的基础上,补充增设了较为具体的讯问过程录音录像制度,即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可以对讯问过程进行录音或者录像;对于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的, ,在两审终审的审级制度下,二审法院对证据合法性问题的直接裁判剥夺了被告人向上一级司法机关请求救济的权利。 如果一审法院对辩护方排除非法证据的申请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6942.html -
了解详情
;杨立新,最高人民法院刑四庭法官。 【注释】 [1]由于口供补强规则要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承认有罪的供述必须有其他证据佐证,才能认定其有罪,本文所指口供偏 带来的代价:在法院门口,律师问刚被宣布无罪释放的被告人:请你最后向我说实话,你是否真的犯了罪?被告人回答:律师先生,当我在法庭上听到你为我做精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9383.html -
了解详情
会上各地代表交流经验与研讨问题,并达成了如下共识:合适成年人的功能是保证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得到公正对待,发挥缓解压力、同步制约、协助沟通的功能。同时会上指出, 一个成功的探索,审前服务不仅能够很好地帮助法官作出保释决定,且比被告人单纯地支付保释金更能提高保释的安全性。基于研究与试点的双重成功,1982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7943.html -
了解详情
对死刑裁量的影响作简要探讨。 第一,自首对死刑裁量的影响。由于自首是犯罪嫌疑人出于自己的意志而主动将自己交付国家追诉,表现出其所具有的接受国家 死刑立即执行的案件,仍占全部死刑案件的30% 那么,对于具有自首情节的被告人究竟是否从宽处罚以及从宽处罚的幅度如何?根据最高人民法院2010年12月22日发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4404.html -
了解详情
条件的,而对非正义不予监督的诉讼程序自身就是不公正的。法律监督作为诉讼救济的最后程序保障必须获得正当性。它不是对裁判权威性的任意破坏,法律监督的提出须 就是指检察官在执行职务过程中有义务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要以客观事实为根据,既要注意不利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证据、事实和法律,又要注意有利于犯罪嫌疑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147.html -
了解详情
被告人权利处分有限性同样不能否定诉权理论在刑事诉讼中导入的可行性。最后,国家和社会力量对比关系的发展变化是诉权理论导入的现实基础。我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 程序。综上所述,刑事诉权不仅是国家或自诉人启动刑事诉讼程序的根据,也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全面、充分防御权的根据,同时又是审判权居中、居上的根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766.html -
了解详情
定主义。 尽管我国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司法过程中应该全面收集、审查犯罪嫌疑人有罪、罪重、无罪、罪轻的证据之义务,但这种貌似辩证、全面 邓子滨书,第100~103页。 [24]我国也出现过法院自行提起的再审案加重被告人刑罚的案例。参见张毅:《刑事诉讼中的禁止双重危险规则论》,中国人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200.html -
了解详情
写作年份】2001年 【正文】 一段时间以来,关于在我国刑事诉讼中是否应该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沉默权,成为诉讼法学界和司法实际部门共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已有一些 的政策。即:侦查人员应极其严肃地告知犯罪嫌疑人,他对警察讯问的回答,将会直接影响其后在法庭上的辩护和最后的处理结果。如能彻底坦白,将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363.html -
了解详情
参数,更是衡量政府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参数,诚信成为公权力运作的一个基本要求。最后,诚信原则的道德基础为其在法律领域中的扩张提供了基础。诚信原则是道德 侦查引诱、侦查陷阱,以及证据展示中隐瞒证据行为等。 笔者认为: 第一,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沉默权的保障并不妨碍诚信机制在刑事诉讼中的基本地位。贝勒斯在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50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