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更强调当事人进行原则。在诉讼过程中,应当赋予民事诉讼当事人充分的处分权和选择权,这种处分权和选择权不仅包括实体方面,而且包括程序方面。 2、独创性 大陆地区亦在进行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乃至司法制度改革。与台湾地区推行的民事诉讼当事人合意选定法官审判的改革措施相对而言,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思考和借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7810.html -
了解详情
.抗辩规则和程序的缺失导致当事人无法获得制度适时、合理的保护。如果允许被告在诉讼过程中主张抵销,法院进行审理做出裁判后,当事人就该抵销的债权再次 ,第1021页。 [12]肖建华:《论反诉牵连要件之缓和》,载中国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诉讼法理论与实践》(2001年民事、行政诉讼法学卷),中国政法大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7800.html -
了解详情
.笔者近期多次参加了刑事诉讼法修改研讨会,很多学者和官员仍然主张应当坚持以刑事诉讼目的双重论为修改刑事诉讼法的指导思想,已经出版的关于刑事诉讼法修改的专家论证 程序是否具有正当性的根本标准。在刑事诉讼法学中,程序主体理论着重强调刑事诉讼中的追诉对象被指控人在诉讼过程中与警察、检察官没有身份上的高低贵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6605.html -
了解详情
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综合当事人举证能力等因素确定举证责任的承担。 第八条诉讼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陈述的案件事实明确表示承认的,另一方 需要由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的原因及其要证明的事实。 第十九条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不得迟于举证期限届满前七日。 人民法院对当事人及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5851.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的空洞化。[29]另一方面它弱化或忽视了程序正义。[30] 因此,实现我国现行民事诉讼制度由职权主义向当事人主义转换,已成为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必然选择。 ( ,构成自认时,可产生以下法律效果: (1)自认的一般效果。诉讼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陈述的案件事实明确表示承认的,另一方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4114.html -
了解详情
认、非正式的自认,指的是在本诉进行之外的其他场合(包括在其他诉讼过程中),当事人一方对于他方主张的事实表示承认或视为表示承认的行为。但诉讼 》,中信出版社1991年版,第322页。 [11]罗结珍译:《法国民法典民事诉讼法典》,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年版,第297页。 [12]我国台湾地区民事诉讼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4111.html -
了解详情
问题。当事人本位的人本主义司法观应当成为我国司法改革的指导思想,赋予当事人对诉讼过程的参与权、对实体结果的决定权以及程序适用选择权。同时,为保障当事人的 观念,可以称为法院本位主义的司法改革观,以此指导下的改革则必然形成法院本位的诉讼程序。 关于司法公正,在法院本位主义的司法改革观念中,一种潜在的心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3402.html -
了解详情
管辖区内对任何人拒绝提供法律的平等保护。 第8、13、14修正案体现了刑事诉讼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理性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 1803年,大法官马歇尔在对马伯里诉 在专门的宪法法院提起,或者是在普通法院直接援引宪法规范完成。我国目前刑事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对人民法院作出的实体性裁判不服的,有权向上级法院提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867.html -
了解详情
哪些事项当事人可以选择,哪些事项又是法官自由裁量的范围,这一切都应按照现代诉讼理念作出统一的安排。惟有如此,看起来背道而驰的两种改革理路才能相安无事并且相辅相成 的衙门作风,法官选任、晋升制度中的官本位思想,诉讼过程中的强职权主义等等,甚至仍然体现着传统诉讼观念的消极影响。克服这类消极影响,是今后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973.html -
了解详情
没有改变。直至2001年11月22日俄罗斯联邦国家杜马才通过新《俄罗斯联邦刑事诉讼法典》。该法典于2001年12月5日经联邦委员会批准,于2002年7月1 规则。新法典第七条规定:法院、检察长、侦查员、调查机关或调查人员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违反本法典的规范所取得的证据不允许采信。为了保证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87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