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与合同的规定。这显然值得商榷。将夫妻约定财产制与夫妻之间的赠与行为混淆,既反映了审判人员对约定夫妻财产制理解不够深入、准确,也凸显了我国约定夫妻财产 亲属法调整。当然,既属于法律行为,则理应具备法律行为的一般有效条件。 [15]也有国家限制夫妻财产制契约的订立时间,仅可在婚前及结婚同时订立。如法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696.html -
了解详情
部分要件,受法律保护,具有权利性质之法律地位。虽然学者对期待权的范围究竟包括多少类型存在分歧,但是都认为基于附条件或期限法律行为所生之法律地位为期待权的一种基本类型 第三人违法地加以侵害时,如具备侵权行为要件,得请求其为损害赔偿。如上述约定赠与汽车之例中,如该汽车被第三人毁损,则甲有权向第三人请求损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062.html -
了解详情
》第186条第2款规定: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不适用前款规定。 义务是法律范畴,有强制力。道德无 表示之真实意思是:如债务人不清偿或不能清偿债务,保证人清偿债务。保证是允诺附条件无偿给付特定数额货币。物保允诺不构成物保,保证允诺构成保证。保证人应承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9576.html -
了解详情
。但此种推定应有严格限制。此项注意应以客观为标准,而不问行为人的具体条件如何、其通常所用的注意程度和能力怎样。 在实践中,判断善意和恶意应当紧密结合具体的客观 时,如果赠与人明知或由于其重大过失而不知赠与物有瑕疵而为赠与,并使受赠人遭受损害时,则应推定此处的重大过失等同于故意,从而可以认定为恶意,至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402.html -
了解详情
利益。所以,房屋产权登记在出资购房父母子女名下的,视为父母明确只对自己子女一方的赠与比较合情合理,多数人在反馈的意见中对此表示赞同,认为这样处理兼顾了 。(七)【白春波律师解读】明确规定——当事人协议离婚未成则事先达成的附协议离婚条件的财产分割协议不生效。双方当事人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达成离婚协议,并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363.html -
了解详情
之握取行为,除于买卖契约缔结后,用作买卖目的物所有权之移转方法外,更有为赠与目的物所有权之移转,及为嫁资设定而用之者。”可见,它是用于移转 们认为可以附条件,但在什么前提下、什么案件中、依什么样的意愿附条件等一系列问题上学者们争议很大,德国法院对这种建设性技巧至今未予认可。虽然现在对限制物权行为无因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22.html -
了解详情
在当事人之间产生侵权行为之债,其法律后果当然是视情形返还全部或大部份财产,不能返还的应赔偿损失;基于婚约关系发生的赠与行为在当事人之间不形成债的关系, 树立好的风尚,不足为取。还有人提出婚约财产纠纷实质是附条件赠予纠纷,一方赠予另一方一定的财物,条件是维持婚约关系或缔结婚姻,一旦解除婚约,则可撤销赠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61.html -
了解详情
。但此种推定应有严格限制。此项注意应以客观为标准,而不问行为人的具体条件如何、其通常所用的注意程度和能力怎样。在实践中,判断善意和恶意应当紧密结合具体的客观 时,如果赠与人明知或由于其重大过失而不知赠与物有瑕疵而为赠与,并使受赠人遭受损害时,则应推定此处的重大过失等同于故意,从而可以认定为恶意,至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650.html -
了解详情
授与代理权,而刻意保留物权行为自行为之;(5)附所有权保留。附所有权保留条款的买卖即债权行为不附条件而物权行为附停止条件,等等。以此说明独立的物权行为 不仅包括其行为内容违法(如买卖之标的为违禁物品),还包括其行为目的或者结果违法,如以贿赂为目的的赠与行为(目的或者动机违法);双方恶意串通所实施的损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88.html -
了解详情
为了继续保持婚外同居关系,甚至将此作为赠与的条件,这种赠与应为无效赠与,但基于彼此之间感情或共同生活的需要而为的赠与,不能因为具有婚外同居的烙印而 后一年内提出,超出此限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司法实践中,应注意附协议离婚条件的财产分割协议的效力认定问题。如双方当事人为办理登记离婚或到人民法院协议离婚,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134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