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害食品犯罪案件中,对于造成食源性疾患的因果关系与鉴定结论常常争论不休,影响法律适用和对此类犯罪的惩处{1}。《刑法修正案(八)》删除了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 的主要是自己已经谨慎地履行了食品行业所要求的职业上的义务。如若他人故意在行为人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投人有毒、有害物质,而行为人不知,按照严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1479.html -
了解详情
保护的生活利益才是法益。{5}(P3)传统的因果关系论和心理责任论恰恰脱离法益保护的必要性之审视,仅仅从僵化的自然科学层面看待刑法归属原理,因而忽视了刑法归属 来决定归属,那么无论什么人,只要违反了守法者的要求,根本不用顾及他在行为事件中扮演的是何种角色,即可确定刑法上的归属。 (三)守法者理念的贯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5460.html -
了解详情
。 从目前来看,在德日刑法理论上,关于共犯处罚根据的通说是因果共犯论。因果共犯论(引起说)以因果关系为中心来把握共犯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参考文献】 {1}蔡圣伟.刑法问题研究(一)[M].台北:元照出版公司,2008:141. {2}Roxin. Strafrecht AT.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4952.html -
了解详情
。 从目前来看,在德日刑法理论上,关于共犯处罚根据的通说是因果共犯论。因果共犯论(引起说)以因果关系为中心来把握共犯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参考文献】 {1}蔡圣伟.刑法问题研究(一)[M].台北:元照出版公司,2008:141. {2}Roxin. Strafrecht AT.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4740.html -
了解详情
三个要素。其中,对本罪行为与结果间的因果关系可引入因果关系推定原则加以认定,但其适用应受到限制。从应然意义上讲,应将本罪由结果犯改为危险 不致于阻碍经济的发展。此乃其一。其二,危险犯一般不存在解决刑法因果关系问题,从而大大减轻了公诉机关指控犯罪的压力。其三,国外普遍认同危险犯,并付诸立法实践。[13]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4062.html -
了解详情
从不能犯的危险性出发探寻其可罚性根据,指出: 意思活动的危险性,亦即其导致结果发生的客观特征,对刑法上的未遂概念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认为不危险的(绝对 犯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意欲实施的行为与其实际实施的行为是一致的,但因使用的手段与目的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建立在反科学、超自然的基础上,故该种手段行为在任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557.html -
了解详情
预防的必要,将其作为不能犯处理是恰当的。理论上清楚而实践中可行的区别标准只能是行为人在实施行为时,是否对一般公知的因果关系产生了彻底错误的认识, 能犯比较恰当。{42} 因此,某种行为是否危险,从而违反刑法上的禁止、命令规范,是否可能造成法益危险,需要考虑一般人的感觉。例如,甲为毒死乙,在被害人熟睡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3800.html -
了解详情
或其所认为重要的条件存在之下外界现象因果关系进一步发展之结果,也许会变为真实的事体。[14]由此可见,苏俄刑法学并没有从主客观相统一上阐述未遂负刑事 ]参见注[42],第242页。 [47]参见注[43],第338页。 [48]我国现行刑法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是一种授权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122.html -
了解详情
或其所认为重要的条件存在之下外界现象因果关系进一步发展之结果,也许会变为真实的事体。[14]由此可见,苏俄刑法学并没有从主客观相统一上阐述未遂负刑事 ]参见注[42],第242页。 [47]参见注[43],第338页。 [48]我国现行刑法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是一种授权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086.html -
了解详情
的因果历程,因而预设目的、并选择一定的手段实现目的。行为是以一定的因果关系为前提的,但不是纯粹的因果关系。行为的本质是目的,正是因为人能够实施有 。 (三)社会行为论 社会行为论者欲求折中因果行为论及目的行为论,使各种犯罪形态都能够包含在行为概念当中。因为刑法上的行为是作用于社会环境,受社会规范评价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87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