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庭的划分是不科学的。由于这种不科学的划分,使得一些从事经济诉讼、海事诉讼、知识产权诉讼的审判人员在实务上不承认自己是民事诉讼的一部分,虽然都 [4]康春林:《莫斯科三次公开审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杜1995年版,第272-273页。 [5]龚祥瑞:《西方国家司法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0年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508.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法关系之通说。到目前为止,笔者在公开发表的法学刊物中尚未发现就此提出质疑的文章。马克思的观点之所以为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界普遍接受,客观上是因为马克思作为世界 转引自季卫东:《比较程序论》。 [16]康春林:《莫斯科三次公开审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28页。 [17]康春林:《莫斯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491.html -
了解详情
关于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第125条关于公开审理、第126条关于法院独立审判等规定,无疑可以解释为是程序保障的宪法依据。而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应该包含有 我国加入了许多国际公约,这些国际公约中的程序基本权同样对我国民事诉讼可以直接适用。这就是诉讼程序的宪法化和国际化的问题。{20}因此,我们要站在宪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85.html -
了解详情
面前的证据是否达到:(1)审前有关案情的强烈、煽动性的公开报道确实存在;(2)其他替代措施,如变更审判地、诉讼延期、分别审理、陪审团选任、警告或隔离陪审团等 节目的盛行,使得这种庭审直播或转播有了更大的舞台和市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执行公开审判制度的若干规定》对此给予了明确认可,该司法解释第11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220.html -
了解详情
的考验。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被害人以及被害人亲属除在自诉案件中是原告人以外,在公诉案件中并无原告人的身份。如果是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害人或者被害人亲属 补偿是指当被害人无法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取得赔偿或者赔偿极度不足时,由国家在经济」给予一定资助的法律制度。 因此,被害补偿的主体是国家,它是国家因没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356.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审委会有权决定案件是否再审。因此,审委会应当按照三大诉讼法所确定的内容来分别对刑事、民事、行政案件进行讨论,即审委会依法只能讨论决定符合《刑事诉讼法 公开审判制度存在冲突。审委会讨论案件时除了审委会委员、承办人、审判长以及记录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准进入旁听,明显存在暗箱操作的弊端,与公开、直接等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7428.html -
了解详情
之初衷 、制度之现状(问题与原因)、功能及其它的比较对我们深刻地理解陪审制和对我国司法审判制度的改革是大有裨益的。兹从以上几个方面略作比较,以求真谛。 人民不得被判死罪或其他 不名誉罪;在一切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应享受下列权利:由发生罪案之州或区域的公开顾问审团予以迅速的公开审判,在普通法上之诉讼,关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504.html -
了解详情
关于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第125条关于公开审理、第126条关于法院独立审判等规定,无疑可以解释为是程序保障的宪法依据。而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应该包含有 我国加入了许多国际公约,这些国际公约中的程序基本权同样对我国民事诉讼可以直接适用。这就是诉讼程序的宪法化和国际化的问题。{20}因此,我们要站在宪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411.html -
了解详情
监督规定,还应包括《民事诉讼法》中关于检察机关对人民法院包括民事审判和民事执行在内所有民事诉讼活动的监督。我国的民事检察监督制度虽未在宪法中以 的执行裁定及执行行为正确、被执行人不服的,检察机关应做好申诉人的说服解释工作,依法公开进行审查,做到澄清问题、消除疑虑、明辨是非、消除矛盾。 提请上级检察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0603.html -
了解详情
监督规定,还应包括《民事诉讼法》中关于检察机关对人民法院包括民事审判和民事执行在内所有民事诉讼活动的监督。我国的 民事检察监督制度虽未在宪法中以具体 的执行裁定及执行行为正确、被执行人不服的,检察机关应做好申诉人的说服解释工作,依法公开进行审查,做到澄清问题、消除疑虑、明辨是 非、消除矛盾。 提请上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723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