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赔偿法又一重大进步。今后,对于类似“躲猫猫死”、“喝开水死”等情形下的赔偿责任认定,将由赔偿义务机关提供相应证据。这一规定将促使相关国家机关更注意规范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执行。被扶养的人是未成年人的,生活费给付至于八周岁止;其他无劳动能力的人,生活费给付至死亡时止。致人精神损害的,应当在侵权行为影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7210.html -
了解详情
,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据此规定,我国刑法法典中的正当防卫,是指为了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 ,而不能对没有实施侵害的第三者实行。这是实施正当防卫的对象条件。 对于无刑事责任能力人,精神病人,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是否可以实行正当防卫,在刑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376.html -
了解详情
具有重要价值。法律可以像《瑞士债法典》第340条规定的那样:该种知识的运用将会给雇主造成重大损害的情形。 第三,明确规定竞业禁止协议失效的特殊条件 内涵上的差异。 [3]奥地利《受雇人法》第36条规定:与未成年人所签订之竞业禁止契约,无效。 [4]董保华认为,劳动者应当分层保护。就第一层次,即职业经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565.html -
了解详情
侦查行为的合目的性以及作为实现目的的手段的侦查行为的强制性,为达目的允许侦查机关使用对公民权益造成损害的强制性调查手段,而不以公民意志自由为前提,其结果 送交检察官;3、少年案件移送家庭法院。根据日本《少年法》,处罚金以下刑罚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司法警察员应当在侦查后移送家庭法院。另一种侦查终结方式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884.html -
了解详情
适用的案件范围,理论和实务上的认识比较统一,即适用于轻微的刑事案件。这些案件的特点有:(1)犯罪主体是未成年人或者成年人初犯;(2)从主观恶性上看,加害 ,那么被犯罪行为损害的正常社会关系和秩序即已得到修复,国家此时只需进行审查和监督而已,没有必要再动用刑罚来追究已无人身危险性的加害人的责任--这是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587.html -
了解详情
第310条第4款也规定:造成损害的事件根据《刑法典》第240条b项,第242条至第250a条构成犯罪并且该犯罪的实施涉及未成年人的,如果刑事诉讼的追诉 劳动者可能一无所知;二是厂商往往因风险而获得巨大的利益,他们已被豁免了与技术有限性有关的责任,再免除其潜在损害的责任,社会政策上未免失衡;三是如果厂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300.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嫌疑人尽量不予逮捕,而改用其非羁押强制措施。 2.对特殊群体逮捕的慎用 (1)未成年人群体。未成年人犯罪不仅是一个法律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对涉嫌犯罪的 后,除予以逮捕外并不会因此而加重对嫌疑人的处罚。再者,对取保候审保证人的责任义务和监视居住的具体方法及责任等均不明确,尤其是对保证人不履行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208.html -
了解详情
人均享有民事权利的同时,规定任何行为使人受损害时,因自己的过失而致损害发生的人,对该他人负赔偿的责任(第1382条),将法定权利以及法定权利以外的受 ,后一种身份属于私法。直至1811年奥地利民法典,私法性的身份(家族身份以及性别、胎儿、未成年人等家庭法外的身份)才得以凸现并完全私法化,而罗马法中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458.html -
了解详情
相关的法律规定。二是在定罪阶段依据无罪推定原则,公诉方承担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责任,被告人无需证明自己无罪或有罪;在量刑阶段,被告人已被证明为有罪之 案件的若干规定》(法释[2001]9号)规定在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引入量刑前人格调查制度,第21条规定,开庭审理前,控辩双方可以分别就未成年被告人性格特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887.html -
了解详情
人赔偿。但失业者现虽无职业,但如不是伤害,则将来非无觅得职业的机会。未成年人现虽无谋生能力,但不得谓其将来亦无谋生能力。因此,这种理论仅以 是因为赋予其承担的责任低于其造成的损失;对社会的教育、预防作用不够明显,这是对这一民事违法活动制裁不力造成的必然后果。 对于我国侵害健康权的劳动能力损害赔偿制度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16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