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诈,则应适用民法通则五十八条。其二,在法律解释上,要求对三部法律上的欺诈概念,作统一解释。申言之,对民法通则五十八条的“欺诈”概念 行为”(见佟柔教授主编《中国民法学。民法总则》第238页)。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405.html -
了解详情
存在着找法活动,即寻找是否存在可予适用的任意性规范,所以显然构成法律解释的特别态样。当然,在合同不属于任何有名合同时,则有名合同之 有二:确定是否存在着合同以及确定合同下的权利和义务。由此决定其合同解释包括两个阶段:interpretation(阐释)和construct-ton(推定).前者是指合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843.html -
了解详情
采取哪一种完全不是纯粹的逻辑问题,而是属于价值判断。这种价值判断视时代和法律发展情况而不同”.一般而言,意思主义基于意思自治之基本构想,为倾向于个人主义之法律; 学者提供理论依据。在他们看来,定型化契约条款已具有客观法源的地位,在法律解释理论上,可将其归于自治法中加以说明。综合这些理由,这些学者也就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842.html -
了解详情
立法者并不考虑当事人可能有的意思或应该有的意思,而只是探索立法者认为最符合法律行为目的的规定。Stammer的上述理论在德国并未得到普遍接受。德国学理之多数意见 为解释,与其说是对当事人的意思进行解释,倒不如说是对法律的解释和适用。换言之,以任意性规范解释或补充合同,构成法律解释之特别态样。应指出的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841.html -
了解详情
意思”,自然应主要由历史因素(主要是立法文献)来确定其范围。由此可见,只要承认法律解释与漏洞补充有别,那么文义因素与历史因素,在这两者的区分上,便成 则不可能理解整个合同体系。〈法国民法典〉第1161条规定:“契约的全部条款得相互解释之,以确定每一条款从整个行为所获得的意义”即为体系因素之说明。解释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840.html -
了解详情
又都是由文字构成,所以英美法上的许多阐释规则,无论是对合同解释还是法律解释,都是适用的。一般来说,英美法上的合同具体解(阐 或者不可预见之偶发事件,常使合同难为人懂,而法院却拒绝借“衡平解释”(equitableinterpretation)之幌子,为当事人订立新的合同。此时,“普通词义”规则作为最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839.html -
了解详情
协商过程,常常有重复使用的特性,对格式条款的解释应强调客观统一,与法律解释有相似性,不同于一般合同解释。我国合同法第41条规定,对格式条款的理解 民事法律行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37页。[10]董安生《民事法律行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37页。[11]奥田昌道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762.html -
了解详情
-540)古日尔曼法和最初的罗马法均采取严格的形式主义,自然在法律解释上必然是表示主义。到了罗马优帝时代,才完全采取意思主义,即 在1995年7月15日在NewHampshireCompanyV.NGNLtd一案中,又借机重申了合同的客观解释的四项原则:(1)除非某种情况在缔约时双方当事人都知道,或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42.html -
了解详情
没有必要继续审查其他方面。 美国在上诉书面陈述中,对专家组裁决中的法律问题和法律解释进行了全面的“批驳”,对美国钢铁保障措施的“合法性”再一次进行辩解 因此,未预见发展可能来自众所周知的事实。然而,主管当局应当提供充分合理的解释。因此,专家组同意,在1996年到1999年之间,可能存在乌拉圭回合结束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338.html -
了解详情
,以利消费者自主选择,即在经营者向消费者明示最低消费标准时,承认最低消费标准的法律效力。 最低消费问题与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从有关媒体的报道来看, 讨论。 三、最低消费条款与利益衡量 (一)利益衡量的必要性和原则 法律解释有复数解释结论的可能性,这是现代法解释学的共识。而利益衡量的必要性就在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20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