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案件有关的人员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由提供证据的义务。现行刑事诉讼法第121条和第159条也规定了当事人可以申请补充鉴定和重新鉴定,没有规定直接委托 人民检察院和当事人可以聘请鉴定人就案件中的某些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定,这样有利于在刑事诉讼中更有效地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鉴定启动模式的选择问题,由于现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820.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案件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精神损失提起的附带民事诉讼,或者在该刑事案件审结以后,被害人另行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这样,我国 的间接损失及精神损失,原则上都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修改刑法第36条及刑事诉讼法第77条内容,取消对精神损害赔偿的不合理限制,从实体和程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517.html -
了解详情
审判中主动收集证据与当事人承担举证、证明责任有质的区别。无论在民事诉讼或是刑事诉讼中,法官主动收集证据程序的发动总是基于其他诉讼主体一定的诉讼行为(包括 。 问题之三,对被告人是否应负一定的证明责任有争议。反对者认为,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2条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体现了无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757.html -
了解详情
是以实体真实主义和职权审理主义为基本原理的德国法学之产物。德国自1877年刑事诉讼法典制定以来,一直将检察官列为审前程序的主持人,视为审判前程序的法官。 的裁决者,而且还表现为它有义务对整个侦查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监督。如刑事诉讼法第137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的时候,必须查明侦查活动是否合法。所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742.html -
了解详情
问题。本文现就笔者在审判实践中遇到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受案范围略陈己见,以与同仁探讨。 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 的精神损害,可以通过民事诉讼获得赔偿,但是根据(法释[2002]17号)规定:对于刑事案件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精神损失提起的附带民事诉讼,或者在该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590.html -
了解详情
。 2.有效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公共利益原则是检察权行使的基本原则之一。 [8]少数轻微刑事案件一般不涉及社会公益,交由被害人斟酌起诉又能有效节约司法资源、提高诉讼 该市没有一起检察机关根据《刑法》第98条之规定提起公诉的案件。 [3] [德]克劳思?罗科信:《刑事诉讼法(第24版)》 [J],吴丽琪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458.html -
了解详情
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一)立法不明确,相互矛盾,导致证人不愿出庭作证 刑事诉讼法第47条规定: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 藐视法庭罪。 (三)制定严格的证人保护法规。西方国家普遍重视对证人保护,从刑事诉讼一开始,就对重要证人实施安全保护,告知证人应注意事项,派出警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334.html -
了解详情
一、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与公、检、法分工负责制度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规定“被害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因为侦查机关的侦查 ,如果人民法院径行收缴或责令退赔无疑是对当事人上述私权的干预。如果扩大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犯罪分子非法占有、处置被害人财产而遭受物质损失的权利人可以提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3938.html -
了解详情
的受害人的精神损害客观存在,一些侵犯公民人格权的犯罪行为,犯罪主体不仅要承担刑事责任,也必须承担民事责任,因为犯罪行为不但危害公共秩序,也使被害人物质 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的依据 (一)法律依据。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一个特殊的诉讼,刑事诉讼法第100条规定:人民法院审判附带民事诉讼案件,除适用刑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2505.html -
了解详情
司法审查。刑诉法基于分权理念对逮捕措施的执行权与决定权实行了分离。根据刑诉法第59条规定,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必须经过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人民法院决定,由 。但在我国,由于缺乏羁押的司法审查机制,超期羁押等违法现象屡禁不止。刑事诉讼法第124条虽然规定,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二个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40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