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法上的概念,直到费尔巴哈,Tatbestand才明确地被当作实体刑法上的概念来使用。日本学者则将Tatbestand译成构成要件,在前苏联,则由犯罪构成一词来 说的量刑问题。[28]罪与刑的因果关系,构建了定罪与量刑的逻辑关系。这种逻辑关系表现在犯罪是刑罚的逻辑起点,刑法只能给犯罪量定刑罚,不能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205.html -
了解详情
说的,他认为,在确认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的时候,作为价值评判的因素,主要体现在行为人对于客观因果关系的预见及其预见可能性上。如果具有预见或者预见可能性 是否具有预见可能性,除受其自身主观能力高低影响外,还取决于对客观情况了解认知的程度,而且有的教唆行为不止一次,甚至有的教唆犯在被教唆犯从预备到实行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178.html -
了解详情
的不正确的理解;{6}有学者则认为,刑法上的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在行为时对自己的行为在法律上的意义或者构成事实上的不正确认识。{7}在本文中,笔者将不在 弗兰克也赞成此说。在日本,牧野英一持此说,我认为,作为理论上的见解,作为的因果关系问题与关于违法性的问题,应当区别开来进行考虑,而不作为中的义务违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265.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论认为,行为是由主观意志导致外部世界发生某种变动的人的举止。因果行为论把行为视作一个从意志支配到外在变动的因果历程。因此,行为具有两个特征:一是有意 上的行为。反之,如果行为对于社会并无意义,不是社会规范所调整的举动,就不能认为是刑法上的行为。 (四)人格行为论 人格行为论是由日本著名刑法学家团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782.html -
了解详情
阻却赔偿。Englisch在其1931年出版的重要专论《因果关系作为刑法上的构成要件要素》中将该原则所体现的基本法理在刑法中加以运用,并提出针对抽象 大陆法系犯罪论体系中居于罪责层面,属于罪责要素之一,因此其解释功能是有限的。期待可能性理论难以挣脱罪责层面到达违法性和构成要件符合性层面解释被害人过错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065.html -
了解详情
阻却赔偿。Englisch在其1931年出版的重要专论《因果关系作为刑法上的构成要件要素》中将该原则所体现的基本法理在刑法中加以运用,并提出针对抽象 大陆法系犯罪论体系中居于罪责层面,属于罪责要素之一,因此其解释功能是有限的。期待可能性理论难以挣脱罪责层面到达违法性和构成要件符合性层面解释被害人过错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979.html -
了解详情
会使义务人处于类似刑法不纯正不作为犯的保证人地位(Garantenposmon),而于得作为而未作为时构成行为,[33]从而不会发生在违法类型对权利侵害有因果关系,而依 项请求,被害人仍可能须就构成责任范围的因果关系,行为人有无过失负举证责任,与依狭义侵权类型请求,实质上并无不同。因此举证责任同样不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288.html -
了解详情
原因力,乙不构成犯罪,这显然是不正确的。在这一点上,否定说混淆了作为犯与不作为犯两种不同性质的因果关系,不自觉地以作为犯积极的因果关系 作为犯(聚众斗殴致人死亡)定罪,无需考虑事后不作为的问题。 上述四种情形中的先行行为之所以在刑法上没有引起救助法益的义务,并非因为在事实上行为人不需要救助,而是因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797.html -
了解详情
原因力,乙不构成犯罪,这显然是不正确的。在这一点上,否定说混淆了作为犯与不作为犯两种不同性质的因果关系,不自觉地以作为犯积极的因果关系 作为犯(聚众斗殴致人死亡)定罪,无需考虑事后不作为的问题。 上述四种情形中的先行行为之所以在刑法上没有引起救助法益的义务,并非因为在事实上行为人不需要救助,而是因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747.html -
了解详情
既遂的认定,控制说、失控加控制说是多数说。但是,就一般市民观念来说,盗窃罪的本质在于侵犯了财产,而不在于行为人获得了财产,因此,盗窃罪既遂与未遂的区分标准 在当前我国的独特价值,强调行为无价值的刑法学在我国的优先地位。[10]其二,在具体问题上的理论创新和反思。在因果关系、不作为、违法论、故意、共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37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