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之事而间接达到国家行政控制之目的[5]60。由此不难看出其自治思潮之本意也不过是加大国家行政权对地方乡绅权以及农村社会的控制而已,但由于乡土势力 是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加强行政权对广大农村社会的控制,以形成国家实现现代化(当然包括农村的现代化)所必需的高度集中资源的要求的反映。村民自治并不是要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0778.html -
了解详情
]这种改造的思路,淡化了对法律位阶的关注,使依法行政的法突破了严格的形式限制。而在放开立法权的同时,须加强对法律质量的控制,包括设立法之为法 ;不仅包括刚性行为,而且包括柔性行为。总之,它是行政主体为实现行政目的或基于公共行政的需要所实施的一切行为或采取的一切措施、手段或方法。[22]只有把处于行政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0939.html -
了解详情
专业知识,甚至没有基本常识,因此如何去实现民主下的权利成为一个难题。因此,大多数人成为他人意志的附庸,他们没有自身对问题的思考,很难从真正意义上完成 确实减少了立法程序的繁琐复杂。但是行政立法本身即是为政府自身赋予权力,即行政权为自身赋予权力。一种试图规范、控制行政权的行为为行政权扩张推波助澜。 建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0927.html -
了解详情
中体现的人权理念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实现了形式意义的法治向实质意义的法治的转变,使调整行政权运行的行政法重新置于宪法原理的控制,形成了宪法与行政法的 更多的间接调控、非强制性行政手段,加强行政程序立法和行政救济。以人权作为行政法的逻辑起点,需要对我们的行政法制度和行政法学理论进行重新检视和变革。 参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961.html -
了解详情
的《行政许可法》都规定了听证制度,确立了行政权主体和行政相对方的沟通互动机制;2001年颁布的《立法法》规定的对法规、条例专门审查制度就是确立了立法权主体和 》2003年第5期,页下注。 [6]传统公法学认为,权力关系的非对称在于掌权者对权力相对方的行为实施较大的控制,而不是相反。在公共权力至上的公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571.html -
了解详情
,人们的经济活动和日常生活都受到国家行政权的广泛而深入的拘束,呈现出无法逆转的行政国家状态,人们期待的行政的作用也越来越复杂:一方面是在诸多领域期待着行政 主要举措是:通过规制清理、废除不合理的规制,进行总量控制;对行政流程进行改造,简化行政程序,减少繁文缛节等。该阶段改革的目的是,降低社会承担的规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724.html -
了解详情
检察权的实施行为不能产生实体意义上的权利。行政权的行使本质上追求的就是一种社会事务实体上的管理效益,而检察权维护的是一种法定程序,追求和强调的是 中公诉部门很少运用;对涉及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的重大民事案件检察机关可以提起公诉,但是如何提起公诉,由公诉部门行使,还是由民事行政检察部门行使?法律没有具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519.html -
了解详情
们采用了“以己之长,攻彼之短”的互补策略。从而基本实现了二者关系的合理化。具体来讲,他们认为,司法的封闭性固然使程序起着过滤功能,从而排除了非法律的干预 的进程,其方式是增强国家对社会民众的控制与动员能力,以便集中人、财、物加速发展。在中国,这一过程始于清末,其高潮迄今仍在持续。行政权在这一过程中继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099.html -
了解详情
高级法官、法官4等12级,其考核、 奖惩、晋升制度也行政化,着眼于从上到下的控制与管理,法官无终身制与高薪制作为其职业保障,常受内部行政管理体制 对党的全国代表大会负责。 此外,为了防止行政机关的干扰,摆脱对行政权的依附关系,还必须实行司法经费单列,由人大批准拨款(外国都是由议会掌握国库拨款权),不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00.html -
了解详情
基础,强调公法关系中国家主体的优越性,对实现社会公益的价值、国民权利与自由的保障等问题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二战后吸收了英美行政程序和权利救济的内容 十余年的改革熏陶仍未扭转。当前,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要求强调政府依法行政,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加强对行政权的制约和监督。我国行政法本来倾向于管理模式,故主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40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