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辖法院与审理过程、判决结果等方面均不相同。 3.第三人再审之诉 再审是当事人对确有错误的终局判决提出的特殊不服请求,其目的在于撤销该判决和对案件依法 做的好处是,作出生效裁判的上一级法院在受理案外第三人异议后,可直接决定原裁判是否中止执行,原裁判是否应予取消或变更,能及时保护案外人的合法权益,提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3622.html -
了解详情
对当事人的再审申请可依职权决定提审还是指令再审。通常认为这样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因为当事人认为原审裁判错误,通常已对原审法院失去信任,不愿由原审法院再审, 审判决的法院管辖;日本民诉法第422条规定,再审之诉原则上属于作出不服对象的确定,判决的法院专属管辖;我国台湾民诉法第499条规定,再审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375.html -
了解详情
李存捧在北京顺义县的调查时,某乡司法助理员说:许多当事人对村调解委员会乃至乡司法助理员的调解不服,到法院起诉,结果发现法院并不急于开庭,而是先来调解 不仅具有道德约束力,而且具有法律上的效力,但人民调解协议的群众性和非诉讼性决定其不具有执行力。它的法律效力必须通过一定的行政或诉讼程序支持或限制人民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882.html -
了解详情
权利保障方面与国外的发展情况有较大差距。虽然我国赋予了刑事被害人以刑事诉讼当事人的身份,但由于一些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使得在司法实践中,刑事被害人的当事人 要求其法定代理人的在场权、审查起诉时的陈述意见权、不服不起诉决定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的申诉权、对司法人员侵犯其诉讼权利和人身侮辱、侵犯的行为的控告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02.html -
了解详情
请求性,并不能做出实体性决定,因此,检察院只能请求法院就起诉、上诉、抗诉作出裁判,本身却不能进行判决的原因。从检察院对法院的制约是一种程序性制约 ,检察院在审判阶段监督法院的权限必须逐渐弱化直至完全取消,回复检察官在诉讼中的当事人地位。但这样一来,就涉及到如何认识检察监督原则在刑事诉讼法中的地位问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074.html -
了解详情
》则在多处作出规定,申请人对行政复议机关的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至于对初审法院裁决的复审,在我国也不存在什么问题。根据《人民法院组织法 的裁决都是终局性的,这本身就体现了行政机关的优越性。如果对国务院作出行政复审决定给予当事人提起司法审查的机会,一旦法院能够审查国务院的行政行为,也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76.html -
了解详情
中再现的事实与案件的实际情况越是相似,法官所作出的裁判越是能够接近实质正义。决定诉讼程序这个“场”反映案件事实的能力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就是当事人是否 地实现。”[9]作为审级制度运行的结果,申诉和再审案件高居不下,显示了当事人对终审判决的不满程度,无论这种不满源于案件结果或过程的真实错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543.html -
了解详情
同时,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中请再审的时间为两年,且法院提起再审或检察机关提出抗诉没有时间限制。可以看出,我国的再审制度,诉讼成本何其昂贵,司法资源严重浪费, 只要适用法律正确,绝大多数当事人均服判息诉。但也不排除极少数当事人对裁判不服的情形,为此三审法院对案件的法律适用,把好最后一道关口是较为科学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87.html -
了解详情
为保障公益依职权调查证据,第183条停止诉讼涉及公益时的处理,第219条当事人对诉讼标的处分权的公益限制,第282条再审之诉之判决是否应对第三 的主体有:原审人民法院院长(提交审判委员会决定),当事人(通过申诉的方式),上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按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台湾地区行政诉讼中有权提起再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740.html -
了解详情
“秋冬行刑”制度,同时汉律有“有故乞鞫”的规定,即对司法机关的判决不服,允许当事人上书,向上级司法机关请求复审。这样,死刑判决便有了初步的 最高人民法院核准。高级人民法院应当在一个月内作出复核决定。高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不上诉,人民检察院不抗诉的,和判处死刑的第二审案件,应当分别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35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