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的错误由上一级法院来纠正更有权威性,也更容易发挥警示作用,另一方面,如对这类事由的审查原则上采取书面方式的话,就不会给上一级法院带来太大的成本或资源 申诉的程序也做了规范,但原理上这个阶段不能视为民事诉讼程序的一部分,而应当放在检察业务的处理规程或信访制度的框架内去加以理解。因此,本稿有关抗诉程序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12.html -
了解详情
表述的前提是不追究刑事责任,这一表述与前述最高法院复函的所称的免予起诉、免予刑事处分有原则性的区别,不应把二者混为一谈。 二、已过追诉时效的犯罪 民事法律承认并肯定精神损害赔偿的合法性。附带民事诉讼其实质是在追究犯罪人刑事责任的同时解决民事赔偿问题,其法律的适用原则应当和民事法律规范相协调、配套,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045.html -
了解详情
的。当债务人采用欺诈手段逃避债务时,限于举证责任能力,债权人很难戳穿债务人设计的骗局,债权人通过民事诉讼获得赔偿的几率大大降低,而债务人逃债获得预期收益的几率 程序中,以损害债权人利益为目的,隐匿或毁弃破产财产或为其他不利于债权人之处分,或捏造债务或承认不真实债务,或毁弃或捏造账簿、会计文件之全部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501.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诉讼执行不力之外,更多是因为通过和解会获得超过附带民事诉讼可能获得的赔偿数额,一般来说同时包括物质损失和精神损失,且并不进行严格计算,可以较为自由地约定数额。 任何实体处分上的改变:被害人本身有过错,他接受了加害人的赔偿,就不允许再要求协议以外的处理方式,正如有学者指出应参照禁止双重危险原则,司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890.html -
了解详情
债务人能隐匿、转移或者处分其财产,或者单方面擅自改变双方当事人有争议的请求标的之状态,致使债权人日后取得终局判决也无法实现其权利,民事诉讼特设财产保全程序。 有人认为保证金合同必须成立于主债权成立之后,我们也仍然可以主张基于当事人的合同自由原则,当事人完全可以,在某些情况下也有必要,效仿最高额担保制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303.html -
了解详情
理。所谓不告不理,顾名思义是诉讼只能始于当事人行使起诉权,它是民事诉讼处分原则应有之意。这与公法领域所体现的国家直接干预区别显著,如行政职能 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31-32页。 [33]徐国栋:《民法基本原则解释》,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37-142页。 [34]《法国民法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020.html -
了解详情
公诉。干预说本质上也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但是这种对公益的维护是在公法、私法界限被抹杀、国家干预私法关系权力和废除私人契约权被不当扩大 , 检察机关坚持当事人自由处分诉讼权利民事权利的原则,不予干涉, 仅向一方提供必要的帮助, 由其自己决定是否起诉。 总之, 检察机关在其提起的民事诉讼中, 不是任何意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409.html -
了解详情
破坏自然环境、侵犯消费者权益和劳动者权益等行为侵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 尽管在民事经济领域存在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受侵害现象,但由于国家利益、公共利益 监督者处于下位,法律关系不平等,监督权与作为司法裁判请求权的公诉权有着本质的区别。另一个是当事人处分原则是当事人民事诉讼中享有的权利,不是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743.html -
了解详情
受到严格限制,未经被代表当事人同意,不得处分实体权利。群体诉讼制度本身就是效益原则的产物,因而效益原则在群体诉讼制度中应该置于重要的地位。然而,我国的 》,《人民司法》2004年第9期,第21页。 [15]肖建华着:《民事诉讼当事人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22页。 [16]肖建华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732.html -
了解详情
和可参与性方面的欠缺所带来的不利后果是十分明显的。民事审判程序正当性的一个重要基石就是程序公开,保障当事人对程序的参与,这是处分原则的基本前提。在参与的过程中,当事人可以处分甚至放弃其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可以自行决定权利行使的形式和程度,从而约束审判者恣意行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529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