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行政行为,即所谓的行政裁决。我国行政裁决制度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的特征:其一,行政裁决权的法定化,即未经法律授权,行政机关不得行使裁决权; 工业化的大背景下,原有的权利救济机制特别是诉讼机制不能为当事人提供有效的权利救济的情况下,立法机关授权行政机关裁决民事纠纷,行政裁决制度因此而获得广泛发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3699.html -
了解详情
权威性、有效性和可靠性,因而社会中潜在的当事人更愿意寻求指导性案例来帮助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先例式参照效力的事实性特征也决定了,案例指导不仅仅在法官与 [或流浪人员]因交通肇事而被撞致死,同样是民政局作为原告提起的损害赔偿之民事诉讼,绝大部分法院并未受到公报指导性案例的影响或约束,而是作出了与公报案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2947.html -
了解详情
权威性、有效性和可靠性,因而社会中潜在的当事人更愿意寻求指导性案例来帮助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先例式参照效力的事实性特征也决定了,案例指导不仅仅在法官与 流浪人员)因交通肇事而被撞致死,同样是民政局作为原告提起的损害赔偿之民事诉讼,绝大部分法院并未受到公报指导性案例的影响或约束,而是作出了与公报案例裁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922.html -
了解详情
应诉,不得让他人代理,在陪审法庭上面对众多的法律专家、普通人出身的陪审员,当事人只有清楚的说话和有利的辩论,才可以打动和说服陪审员,保护自己的利益, 的14门法学专业核心课程(法理学、宪法学、法制史、民法学、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婚姻法学、商法学、国际法学、国际私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6411.html -
了解详情
应予排除,如果对此情况当事人能找到出庭证人,迅速弥补上述危险、怀疑,可以采纳为证据。如此一来,相关性规则不但不会如传闻证据那样以机械先验分类将有相关性的证据排除 ]纪格非:《传闻证据排除规则在借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反思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56,69条为背景的研究》,《中国司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389.html -
了解详情
,类似的情况并不一定得到类似的判决;民刑不仅在实体上掺杂为一体,而且民事诉讼简单刑事化等等。总而言之,无论是立法本身还是执法的过程所寻求的总是实际的公道 韦伯认为,形式理性法指来源于罗马法中的形式主义审判原则的法律体系。他把每个诉讼当事人都以形式上的 法人 对待并使之在法律上具有平等地位,它只依据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189.html -
了解详情
或财产。由此确立了著名的正当法律程序。受英美法系正当程序的影响,日本民事诉讼法学界的第三波理论以程序保障论为起点,认为不应该把案件的审理 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再如,刑事诉讼法第 204 条关于刑事审判监督程序规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的申诉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重新审判: ( 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879.html -
了解详情
钦书,第11页文及注释[13]。 [26]在公私法泾渭分明的大陆法系国家,这样的观念形成得较晚,美国则从不认为民法可以脱离公共政策,民事诉讼在反托拉斯法的 从第242条的规定中,审判实践创立了禁止任何形式的滥用权利的学说以及合同当事人及其他民法迄今为止的发展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当时的不足。参见前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896.html -
了解详情
,使事实裁判者(法官或陪审团)建立完全的心证。我国的刑事诉讼构架已经逐步地具有了当事人主义的重要特征,法官的中立性、被动性和判断性被强调,其职权调查 。 将控诉方承担的证明责任转移至被告方,涉及刑事诉讼证明中的证明责任分配问题。在我国民事诉讼比较认可法律要件分类的证明责任分配理论的同时,我国刑事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797.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加以证明的责任。 (二)体系上的法律冲突 按在大陆法系国家及我国占主流地位的法律要件分类说的观点,证明责任分配应由实体法规定。当前关于医疗侵权的直接 。不掌握证据信息的一方可能提出摸索证明(注:所谓摸索证明,是指民事诉讼中负有证明责任的当事人在无法获知待证事实与相关证据的详细关系时,就证明主题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22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