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特点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对再审理由的规定极为简单。1991年民事诉讼法对再审理由作了明确规定,然而规定比较原则,不便司法实务具体操作, 标准,然而这个标准实在难以掌握。某些错误是能为法律制度、社会情理所理解和容忍的,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彻底纠正。〔5〕因此,再审理由设计应坚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862.html -
了解详情
情形下,一些法官提出把举证责任引人执行程序是可以理解的,但把举证责任从诉讼程序引人执行程序的合理性与正当性,尤其是让申请人也承担举证责任, 享有诉讼权利并且平等地承担诉讼义务。我国民事诉讼法将其确立为基本原则,明确规定当事人有平等的诉讼权利,并且责成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时应当保障和便利当事人行使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802.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司法证明活动中价值权衡与选择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民事司法证明;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目的;价值选择 【写作年份】2009年 【正文】 引言 就 和终极目标,[5]我们认为民事诉讼活动并不仅仅是依据民事诉讼法所进行的程序性活动,而是民事诉讼法与民事实体法共同作用的场。对诉讼问题的研究也就不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562.html -
了解详情
纠纷,减少诉累,有着重要意义。而我国民事诉讼法关于和解的规定仅有两条,即审判阶段的和解与执行阶段的和解,且较原则,过去笼统和抽象,难以适应诉讼实践的 的民事权利,达成协议,并经法院确认记入笔录或依协议作出裁判,以终结全部或部分诉讼的活动。其基本特征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和解是当事人之间合意达成协议的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398.html -
了解详情
实践上都存在着很多不足和弊端。这些不足和弊端主要表现在: 1 、再审事由和条件过于原则和笼统,司法过程中不便掌握 (1 )关于《民诉法》第一百七十七条中原 裁定的正确性,就不能提起再审。这种理解也是基于《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确有错误中的错误是指实体上的错误,而不是指程序上的错误。否则,就不会将违反法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779.html -
了解详情
执行人员费尽心思,穷尽了执行措施,但仍不能执结,结果不但得不到申请执行人的理解,反而抱怨执行人员无能,矛头直指执行人员。为解决这一矛盾,在司法实践 三种学说:一是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说。如范愉认为:民事诉讼中的执行,是指人民法院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运用国家强制力,强制义务人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182.html -
了解详情
的意义上使用的。德国著名学者卡尔?拉伦茨认为,《民事诉讼法》上的请求权大多指,原告在诉讼中提出的权利主张......原告只对于他所要求的给付才有 《合同法新论?总则》,第310页。 [23] 王千维:《民事损害赔偿法上因果关系之结构分析以及损害赔偿之基本原则》,载《政大法学评论》第六十期,第214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156.html -
了解详情
的矛盾就更为突出。我国的现行民事立法规定得过于原则、简陋,缺乏可操作性,其中程序规则贫乏、内容粗放,相关的规范散置于民事诉讼法和相关的司法解释中,没有 原则的最好体现和必然要求。 证人必须出庭作证,这是直接言词原则的基本要求。直接言词原则是针对封建时代所推行的间接审理、书面审理,不重视法庭审判作用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444.html -
了解详情
会引起当事人的不信任,效果是可想而知了。 (四)法院调解原则的规定不尽合理。 《民事诉讼法》第八十五条和第八十八条规定:法院调解必须遵循当事人自愿原则 建构》,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327页。 [7]徐国栋著,《民法基本原则解释》,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23-124页。 作者:李刻苦...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512.html -
了解详情
对于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婚姻法》等民事法律的家庭暴力案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民事审判程序进行审理和判决。主要包括第一审程序、第二 暴力案件的特点。因此,在不违反法律的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在司法实践中可对有关家庭暴力的民事诉讼所涉及到的证据的采信、证明标准、反正责任、司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38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