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审的弊端逐渐暴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行两审终审不利于法律适用的统一。我国民事案件绝大多数由基层人民法院作为第一审法院,由于实行两审终审, 两审终审不利于保护当事人的权利和发挥民事诉讼的效益价值。民事诉讼法规定民事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就意味着案件经第二审法院审理后作出的判决即为终审判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760.html -
了解详情
专门就审前程序进行规定,只是将民事诉讼中的审前程序称为审理前的准备,并未上升到程序的高度。 所谓审理前的准备,是指人民法院在受理案件后,开庭审理前为了 上理解,人民法院是凭申请人的申请发出的支付令,并没有进入审判程序,所以说,现行民诉法中将督促程序放在第二编的审判程序里是欠妥的,现在如果专设审前程序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8673.html -
了解详情
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 我国的两审终审制度是基于我国的国情而确立的,一般来说,一个民事案件经过两级法院审理就能够 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不利于民事流转和社会的安定。实行两审终审,绝大部分民事案件可在当事人所在辖区解决,一方面可以方便诉讼,减少讼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748.html -
了解详情
审法院之间距离较近,不可避免地导致两级法院之间情感上的亲近,上级法院在第二审程序中有可能从情感出发,先入为主地无意识地轻信原审法院的处理或有意识地 第五,虽然民诉法也赋予了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的初审权,但在实践中这种权力很少运用,而且上诉案件的审理多在中级人民法院进行,高级人民法院尤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595.html -
了解详情
晔在文中提出这样的观点是为了给民事诉讼第二审程序的改革作铺垫, [12]指发回重审与改判的在所有上诉案件中的比率。下同。 [13](美)FRED 改革,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26]我国的法庭陪审员在审理案件中与法官享有同等权力,既认定事实又适用法律。 [27]戴安伍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842.html -
了解详情
,而不得排除。《民事诉讼法》第152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经过阅卷和调查,询问当事人,在事实核对清楚后, 的处理,由院长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审判委员会的决定,合议庭必须执行。现在民事诉讼法尽管没有对审判委员会的审判职能作出明文规定,但基于各种原因,实践当中仍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988.html -
了解详情
最高院《解释》第262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对附带民事诉讼部分提出上诉、抗诉,刑事部分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如果发现第一审判决或者裁定中的刑事部分确 重新审理,但该条同时为加重被告人刑罚留下了口子:必须依法改判的,应当在第二审判决、裁定生效后,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况且刑事审判中的事实问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277.html -
了解详情
制度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第七条第(一)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发回重审和指令再审有关问题的规定》。 民诉法第四十一条规定, 人民法院重审。该法条的第二款规定:当事人对发回重审案件的判决、裁定,可以上诉。意见第174条规定,发回重审的案件不得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第181条规定违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8813.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和审前行为。第 116条就庭前准备阶段规定法官必须认真审核诉讼材料,调查收集必要的证据。最高人民法院在《第 一审经济纠纷案件适用普通程序开庭审理的 法官和当事人的 权利义务,防止突袭,以确保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第二,公开、效益原则。民事审前准备程序应该向 当事人以及社会公开。当事人提交的证据必须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177.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审理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后二十日以内审结。 第一百七十九条 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发现不宜适用简易程序的,应当按照本章第一节或者第二节 在三日以内将上诉状连同案卷、证据移送上一级人民法院,同时将上诉状副本送交同级人民检察院和对方当事人。 被告人、自诉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直接向第二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070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