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划分,越南所强调有关大陆架概念对岛屿的主权属性归属也是没有依据的。马来西亚的理由:这些岛屿位于马来西亚的大陆架和专署经济区的范围内,对南沙一些岛礁提出要求且 早发现、占有南海诸岛、对南海诸岛早就拥有主权的事实,违反国际法中关于解决领土争端应根据事实发生时有效的法律裁定。各国尤其是东盟各国往往借国际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0895.html -
了解详情
靠各国国内立法发展到国内立法和国际法的双重保护,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 二、劳动者休息权的属性 劳动者休息权作为一项制度化的 通过完善劳动监督制度、加强劳动监察来规范。落实工作时间政策,还需要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理顺实施机制、强化执行力度。对于一些特定工作岗位,如司机、矿工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6059.html -
了解详情
。但是各类人化自然毕竟是人类在自然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他们仍然遵循自然规律,他们的基本规定性仍然是自然属性。人类的一切活动仍然受制于并遵循自然的 法律的作用就是行为控制和纠纷解决的双重机制。生态环境的法律保护,包括国际法保护,必须在实际制度上对生态环境侵权做出具体的补救规定。目前在世界范围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129.html -
了解详情
实施犯罪行为而产生。③评价性,即刑事责任是以刑事惩罚或者单纯否定性法律评价为内容的。④专属性,是指“刑止于一身”、“罪责自负”,即刑事责任只能由实施了 减刑的考虑因素;三是有关人道的法律可在任何国家执行,对于罪行发生在何地一概不论。[10]也有学者指出:“国家是国际法的主体,但是它不是国际犯罪的主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86.html -
了解详情
而普遍享有的权利,或者说,人权与人本身同质,只要某一生命体具有“人类”的自然属性,它就享有人类社会的权利;而且因为这种同质性,权利或享有权利的资格不可 个人的权利问题受到国际关注,那仍旧属于国际法上的问题。所以,人权与其他法律权利一样,也要依赖于国家的法律,或者说,只有当法律规定人权时,它才是有意义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460.html -
了解详情
在联合国大会组织下,西方国家展开了关于公民要求保护环境,要求在良好的环境中生活的法律依据的大讨论,引起世界瞩目。1966年,联大第一次辩论人类环境问题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03页。⑨王铁崖主编:《国际法资料选编》,法律出版社1981年版,第158页。⑩《人类环境宣言》 序言六。⑾参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039.html -
了解详情
是海洋资源与能源,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海洋资源和环境,但只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海洋的自然属性尚有可能恢复。破坏性用海,指严重影响或完全改变海洋自然属性的利用 也得到了加强和完善。现代社会,人们对海洋的利用和法律制度建设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沿海国家对其近海的主权获得国际法的确认,“海洋国土”的概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869.html -
了解详情
主权的第一属性,而属人管辖权和保护管辖权则仅仅是其第二属性。因此,正确的结论应当是,属地原则优先于属人原则和保护原则。彼此相比较,属人原则是国家主权的 的教育,更无论普通民众。相反,西方国家的民众和领导人大多有强得多的法律意识。如果说法律的基本趋向是从国内法经由国际法向共同法发展这样三个阶段,那么中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41.html -
了解详情
。以危害公共安全这一纯属国内刑法对犯罪进行分类的概念来定义劫持航空器罪,体现不出该罪作为国际犯罪的属性。公共安全是国内刑法根据犯罪所侵害法益所 的关系,其运作必然要受到现存国际法的规范。此外,各国不论是否以引渡条约的存在作为引渡的条件,引渡行为也必须遵照被请求国法律所规定的引渡条件。因此,对于劫机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195.html -
了解详情
的法律并未事先存在,就等同于依据既未宣布亦未明确规定其行为之犯罪属性及处罚轻重但的确是有效的法律来处置行为人。这就违背了刑法保护信任、可预见性和可预测性 领土刑法典并未使用领土,而是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这两义是有质的区别的,而且在非国际法语境中,讨论主权及领土可能并非合适之举。因为在这样的非国际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286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