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辩方具有了一定的举证必要。根据德国法,一方面诸如精神病、醉酒、自我防卫、紧急避险等事由的证明责任不由被告人承担,但另一方面,被告人也需要以某种方式 、违法性认识可能性、期待可能性等。英美法系的责任充足要件主要有紧急避险、正当防卫、被害人同意、警察圈套、未成年、错误、精神病、醉态、被迫行为、安乐死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01202.html -
了解详情
、客观方面与客体四个因素和防卫人的防卫意图共九个因素。二是两个系统的结构不同,杀人罪的系统是单向式的结构,正当防卫杀人的系统则是双向式或者三角 上讲,主体、客观方面以及主观方面等等可能都难以成为否定该行为成立犯罪的依据。当我们查明行为人毁坏的是他人放弃权利因而法律不加保护、从而没有犯罪客体时,我们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097.html -
了解详情
。及至1911年《大清新刑律》第15条才从日本引进关于正当防卫的规定:对现在不正之侵害,而出于防卫自己或他人的权利之行为不为罪。在犯罪成立条件中 有学者指出: baumngarten在其经典名作《犯罪论结构》一书中诊断,构成要件该当性与违法性不应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层次,而是应该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4393.html -
了解详情
犯)。[24]一是基于限制的从属性认为成立间接正犯。大塚仁指出:利用了正当防卫行为、紧急避难行为等行为人的合法行为实现犯罪时,可以承认行为人自己对规范的直接违反, 司法犯罪的犯人身份属于阻却违法的身份(或事由),即认为犯人妨碍司法是行使防卫权。当无身份者加功有身份者时,有身份者是正当行为,无身份者也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464.html -
了解详情
清律与唐律一脉相承,以请求公力救济为原则,不许以私力防卫自己。[10]《大清新刑律》规定了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制度后,就将部分原本作为犯罪来处理的行为非犯罪 刑法受世俗王权和宗教神权的双重影响,相对于封建时期的中国刑法而言,在残酷性上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启蒙运动中,封建刑法的残无人道、滥施重刑受到诸如格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686.html -
了解详情
责任阻却事由,使得刑法规范无法发挥行为规范的作用。违法阻却事由是指正当化事由,责任阻却一般是指免责事由。借用孔德(Francisco Munoz Conde) 担心这样的判决不利于指导社会公众的行为规范(例如,担心正当防卫的判决会导致社会公众滥用自我防卫权利),或者会削弱行为规范的指导作用(例如,担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6402.html -
了解详情
森林警察在正常巡逻时,遭到二级保护动物野猪的袭击,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实施了防卫措施,野猪被击毙。按《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刑法》的规定,在没有经过 的基本法律价值背离的情况。其理由在于:1.人对人方可实施正当防卫,人对动物当然也能实施正当防卫。2.法律究竟以保护人为最终目的,还是以保护动物为最终目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556.html -
了解详情
并非完美无缺的,正如德日理论也从未停止检讨与更新一样其纷乱局面较我国而言,有过之而无不及。我国刑法学界的相关批评也是不无道理的。但笔者认为,相关的 主观层次可以纳入主观要件(主观罪过)中予以甄别,即如与正当防卫行为相关的客观防卫和假想防卫(或主观防卫)问题,可以归入主观要件的范畴(以认识错误的理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477.html -
了解详情
可直接为刑法分则中构成要件之解释提供方法论上的准则,使传统的目的解释不至于太过偏向纯粹的法益保护思维。其二,刑事政策的定位为故意论的讨论开启了新 阻却事由的成立范围。比如,1997年刑法修订时增加规定无过当防卫的内容,并将1979年《刑法》关于正当防卫规定中的超过必要限度改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此种修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197.html -
了解详情
可直接为刑法分则中构成要件之解释提供方法论上的准则,使传统的目的解释不至于太过偏向纯粹的法益保护思维。其二,刑事政策的定位为故意论的讨论开启了新 阻却事由的成立范围。比如,1997年刑法修订时增加规定无过当防卫的内容,并将1979年《刑法》关于正当防卫规定中的超过必要限度改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此种修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91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