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鉴定、劳动局对工伤事故确认等等多种形式。 (2)对行政裁决行为不服提起的诉讼。所谓“行政裁决,是指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法规的授权,对当事人之间发生的、与 可以由基层法院或基层法院的派出法庭审理。对于行政附带民事诉讼而言,其审判组织应当统一为合议庭,不适用简易程序。 6、判决问题。在审理的第一种方式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207.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第三是把它完全交由民事诉讼程序来解决,这是美国和日本现行立法的解决方式。③如著名的辛普森一案中,虽在刑事审判中,辛普森被无罪释放 制度下潜逃犯罪嫌疑人负有反驳被害人举证责任,其潜逃自应承担缺席判决的不利后果,而且此种民事判决对今后的刑事判决一般不产生影响,即使今后的刑事判决因证据不足宣告无罪也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851.html -
了解详情
难予让被告人实现调解的自愿原则。法律将法官设计成兼具审判者和调解者双重身份的诉讼主体,我国的法院庭前调解主持主体主要是案件承办审判员和合议庭,由于调解人就是 一些诉讼权利的保障问题上进行细化和明确。有的人说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主要是服从刑事审判,无论从程序上,还是从实体上均要体现“附带的性质”因此,对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830.html -
了解详情
第1201次会议通过 根据2019年10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777次会议《关于修改〈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决定》修正) 为保证人民法院正确 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 (一)鉴定人不具备相应资格的; (二)鉴定程序严重违法的; (三)鉴定意见明显依据不足的; (四)鉴定意见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59572.html -
了解详情
不能在行政司法中被忽视。在民事诉讼[民事诉讼调解:民事诉讼调解制度又称法院调解,是指按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在法院审判人员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就 成为当事人妥协的过程,相对弱势的一方将不得不放弃权益而求实质利益。司法确认程序作为民事诉讼与人民调解衔接的关键之一,其司法确认制度所适用的案件类型不确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59508.html -
了解详情
将反抗孤立,使之个人化和非政治化。〔3〕(P203)正是通过这样的机制,程序与自然暴力一起承担了使法律合法化的职责。 三、一个推论:从法律自治到 分别有一本代表性的著作,它们是陈瑞华:《刑事审判原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肖建国:《民事诉讼程序价值论》,中国人民大学2000年版。 ②准确地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43946.html -
了解详情
意识形态观念后的质的改造后形成的。这一改造主要以国家干预为基本指导思想,调整了当事人和裁判者在民事诉讼程序中的地位和作用,强化法院作为裁判者在诉讼中的职权 、 张卫平:《体制转型与我国民事诉讼理论的发展》,正义网,2003年1月22日; 7、 王利明:《审判方式改革中的民事证据立法问题探讨》,载《中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38951.html -
了解详情
系列关系说 此说最早见于原苏联法学家克列曼的著述。克氏说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作为社会主义审判机关的法院与当事人、第三人、检察长间的关系。[10]但 的面又不是杂乱无章的,恰恰相反,它们呈有序性,这种有序性正是民事诉讼程序制约的结果。例如,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只有先发生原告与人民法院的关系,后才能出现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38694.html -
了解详情
更新权加以限制,审理重点可能转移到二审,造成事实的迟延。因此,就完善我国民事诉讼二审程序的立法而言,应当充分关注更新权的限制,确保一审事实审的地位,达到 国对恶意上诉者都建立了有效的制裁机制,我国目前的民事诉讼立法对此尚未有规定。只是在《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问题的若干规定》第39条规定了二审因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04043.html -
了解详情
是我国民事诉讼送达程序的一个重要送达方式,我国现行民事的法律规定已经很完善,但是留置送达难已成为困扰我国司法实践的一个难题,我们在审判实践中 所送达文书不发生法律效力。 二、留置送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见证人邀请难 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留置送达要求送达人员应当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者所在单位代表到场见证留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78985.html -
了解详情